摘要:鄧小平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時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著深刻地闡述,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作出了重大的理論貢獻: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構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理論框架,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打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關鍵詞:鄧小平;理論貢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中圖分類號:A849.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3-0017-02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回顧我們黨和國家的戰(zhàn)斗歷程,鄧小平同志指出,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正確的價值觀是我們真正的法寶和優(yōu)勢。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有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和激勵?!熬褪且驗槲覀冇欣硐?,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chǎn)主義信念”。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旗幟和靈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鄧小平同志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庇纱顺霭l(fā),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必須始終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時期,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蘇東巨變之后,國際上一些資產(chǎn)階級學者宣稱“馬克思消失了、失敗了”,國內有些人也開始對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懷疑。1992年初,鄧小平發(fā)表南巡講話,他說:“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编囆∑降恼摂嗳缤宦暣豪祝屔⒘藵M天的陰霾,使人們耳目一新,信心倍增。
但是,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不可避免地會傳入西方思想文化,這些思想文化中肯定有腐朽的部分,加上封建主義殘余的存在,導致我國思想文化領域也出現(xiàn)了意識形態(tài)多樣化的現(xiàn)象,既有無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也有資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還有小資階級意識形態(tài)、封建主義意識形態(tài)。根據(jù)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都不過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因此,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二、構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理論框架,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社會各個階層廣泛認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個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全社會和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和價值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全社會樹立和弘揚這一共同理想,體現(xiàn)了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關于這一道理,鄧小平同志有過許多論述。1979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提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從五四運動到現(xiàn)在六十年來的切身體驗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歷史結論?!?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和人民浴血奮斗多年,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盡管這個制度還不完善,又遭受了許多破壞,但是無論如何,社會主義制度總比弱肉強食、損人利己的資本主義制度好得多。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痹谄浜蟮氖嗄觊g,他反復告誡全黨,告誡新聞工作者:“我們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個好制度,必須堅持。我們馬克思主義者過去鬧革命,就是為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崇高理想而奮斗。現(xiàn)在我們搞經(jīng)濟改革,仍然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chǎn)主義的遠大理想,年青一代尤其要懂得這一點?!?982年鄧小平在談到精神文明建設時指出:“精神文明建設是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重要保證……沒有理想、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行,精神面貌可以直接影響物質。延安時候我們有什么?物質條件很差,就靠精神文明??坑欣硐?,靠堅強的信念,什么困難都能克服。在某種情況下,這種精神有決定意義。”他說:“要向青少年進行有理想、有紀律的教育。沒有理想和紀律,建設四化是不可能的?!备母镩_放之初,對于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總有一些人擔心這是在走資本主義道路,更有一些人希望中國從此真正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此,鄧小平同志說“:我們不能拿空話,而要拿事實來解除他們的這個憂慮,并且回答那些希望我們變成資本主義的人?!?985年,改革開放之初,對于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總有一些人擔心這是在走資本主義道路,更有一些人希望中國從此真正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此,鄧小平同志說:“我們不能拿空話,而要拿事實來解除他們的這個憂慮,并且回答那些希望我們變成資本主義的人?!?/p>
三、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華民族又形成了銳意改革、開拓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是和諧文化建設的主旋律。把握了它,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推進了中華民族精神的現(xiàn)代化,使其獲得了極大地弘揚。鄧小平對愛國主義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提出以“一國兩制”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堅持獨立自主,維護民族尊嚴;強調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謀求國家富強。他明確指出:“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lián)p害我國利益的苦果。”鄧小平不僅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團結,黨員與黨員之間的團結、黨與非黨之間的團結,而且還特別重視民族團結,國家之間的團結和國際團結。鄧小平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對人與人之間的團結、黨員與黨員之間的團結、黨與非黨之間的團結、民族團結和國際團結的實現(xiàn)途徑進行了探索和實踐。鄧小平對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的弘揚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揚黨的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大力提倡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在為英國編輯出版的《鄧小平文集》英文版《序言》中,鄧小平情真意切地寫道:“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背嘧又能S然紙上。提出以“一國兩制”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堅持獨立自主,維護民族尊嚴;強調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謀求國家富強。他一再告誡人們:“最重要的一條是,在經(jīng)濟得到可喜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況下……應該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堅持這個傳統(tǒng),才能抗住腐敗現(xiàn)象。所以要加強對人民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艱苦奮斗。這是中國從幾十年的建設中得出的經(jīng)驗?!编囆∑饺松?jīng)歷中的“三起三落”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偉大體現(xiàn),他即便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充滿了樂觀和自信,認為問題遲早有一天會解決,歷史是公正的。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他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所規(guī)劃出的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所提出的中國必須在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強烈愿望,無不是自強不息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決策,是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隨著實踐發(fā)展和認識的深化,鄧小平在1984年提出“開放也是改革”,“一個對外經(jīng)濟開放,一個對內經(jīng)濟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對內搞活也就是對內開放,實際上都叫開放政策”。1985年他明確提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彼忉尩?“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態(tài)。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變革”。
四、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打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1.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榮辱觀的歷史傳統(tǒng),這是鄧小平構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邏輯起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明確提出“為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而奮斗是當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榮譽”,號召廣大青年積極投身于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他一再告誡人們:“最重要的一條是,在經(jīng)濟得到可喜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況下……應該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堅持這個傳統(tǒng),才能抗住腐敗現(xiàn)象。所以要加強對人民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艱苦奮斗。這是中國從幾十年的建設中得出的經(jīng)驗。”
2.正本清源,還社會主義榮辱觀以本來的面目,這是鄧小平構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一環(huán)。“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鄧小平承擔著要把林彪、“四人幫”搞亂了的理論是非和榮辱觀澄清過來的重任,他更加重視對全社會榮辱觀念的引導和教育。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的著名命題,科學地闡釋和解答了“致富光榮”的口號,號召工會要教育全體會員認識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偉大意義。1977年8月鄧小平在《關于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的講話中明確提出:“要尊重勞動,尊重人才”,“要珍視勞動,珍視人才,人才難得呀”,針對“四人幫”把知識分子稱為“臭老九”敗壞知識分子形象的錯誤傾向,鄧小平明確表示:“知識分子的名譽要恢復?!?/p>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