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chuàng)建一種開放的、和諧的、積極互動的語言活動氛圍,努力產生浸潤性的效果,即讓學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語的環(huán)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覺地吸取和操練,增強語感,不斷地提高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使他們在“活動中學”, 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通過創(chuàng)設多樣的教學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成為現實。
【關鍵詞】英語教學;語境;興趣
語境指語言交際所依賴的環(huán)境。語境是語言交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可以分為言內語境和言外語境。言內語境指的是上下文關系。言外語境指的是交際活動的時間、空間、社會文化背景、自然環(huán)境和心理因素等。
從教多年,我深深體會到創(chuàng)設語境在英語學習中很是奏效。如果巧用,將會收益很大。
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開口習慣入手。開口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具備兩方面的條件:說的愿望和說的環(huán)境。英語學習更強調語言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孩子到英美等國去能在很短的時間說一口地道的英語的原因。語境設置好比體育比賽中的熱身活動,讓運動員找到運動的感覺。英語課堂的語境設置極易讓人身臨其中,充分地利用教學圖片、教學課件以及調動多媒體的視聽效果等各種教學資源,渲染一個氛圍,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沖動和愿望,調動起他們積極參與語言實踐的意識。
創(chuàng)建一種開放的、和諧的、積極互動的語言活動氛圍,努力產生浸潤性的效果,即讓學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語的環(huán)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覺地吸取和操練,增強語感,不斷地提高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使他們在“活動中學”,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如購物語境,我們可以先用多媒體營造一個mall或super-market的氛圍,通過對商品的描述、價格的問答,了解了購物的一些簡單對話后,可以分角色進行Pair/Group work,加上現在的學生的商品意識比如討價還價、識別商品、對商品的欣賞角度等等以及他們在小學時已學的知識,完全能夠入語入置,活躍課堂氣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日,在七年級的一堂英語課中,當學習了“I have a …”這個句型時,我盡量拓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可以說他們所擁有的東西,也可以說他們想擁有的東西。結果學生說得“五花八門”,真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I have a plane(我有一架飛機),I have a bus(我有一輛公共汽車),I have a pig(我有一頭豬),I have a mother(我有一位母親)…,還有一個學生說了這樣一個句子:I have a seven banana,這個句子雖然大錯而特錯,但是反映了一個問題:在這樣一個語言環(huán)境里同學們的表達欲已超出了他們的知識范圍,同時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平時的英語課堂中,要幫助學生排除母語的干擾,沉浸在使用英語的氛圍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從開始到結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凡是能使用英語的地方都盡量使用英語。如開始上課時的打招呼語,課堂用語,如打開書、跟老師讀課文、布置作業(yè)、考試結果的總結等。這樣不僅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英語”環(huán)境,而且對老師也是一個很大的提高。
中小學生總是愛說,愛唱。在教學中巧設愉快、活潑的語境,常常能化難為易。比如教學句型“How old are you ,I am …”時,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將“問答式”變?yōu)椤俺鹗健?,我采用大家都很熟悉的《兩只老虎》的調子來教這個句型,結果學生興味盎然,學得很快,記得很牢,而且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
為師多年,我聽過的優(yōu)秀觀摩課也不少,其中有一節(jié)課對我的影響很深。這位老師講的是初中二年級的一篇短文,題目是“What a good, kind girl!”,大概意思是一位老婦人要去醫(yī)院看她生病住院的丈夫,她不知路該怎么走,她的女兒將詳細的路線記在一張紙條上,以便她迷路時查找。真是不巧,走到半路,她忘了路線,并且丟了紙條。幸好,在一位警察和一個熱心女孩的幫助下,她找到了她的丈夫。上課前,這位老師沒讓學生翻書,而是用一幅簡筆畫將課文內容表現出來,之后他就像表演口技一樣,同時扮演幾個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其中表演老婦人時,他一臉的恐慌,手忙腳亂,不知所措,“Oh, dear, what shall I do ?”(啊,我該怎么辦呢?)。同時手在各個口袋里到處亂摸,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課文講完后,同學們對故事的情節(jié)記得很清楚,他讓學生門扮演其中的角色、進行表演的時候,各個都非常勇躍,而且效果很好。
這位老師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語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沉浸”在這樣一個氛圍中,從而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效果顯然不錯。
不同的民族由于所處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和文化環(huán)境不同,各民族的人們直接對外部世界的反映所產生的印象或概念也會有所差異,從而產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義的語言、詞匯以及表達方式等。本民族講話者對他們之間的話語是可以預測和理解的,而這些知識對于外語學習者卻是陌生的。所以教師除了考慮教學這一特定語境外,還必須考慮外語的文化語境。教師一方面要運用教學話語營造一鐘語境,使學生在外語學習中洞悉文化差異,增強跨文化的交際意識;另一方面又要使自己的教學話語符合交際文化,做到合適而得體。
在外語課堂中,文化是通過學生之間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來創(chuàng)造和激活的,而對話是在外語環(huán)境中進行的。教師應適時創(chuàng)設文化語境來強化學生對文化的某一方面的理解。
對于英語課堂來說,創(chuàng)設語境將是一種有效的探索。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合理地創(chuàng)設文化語境。
(作者單位:甘肅省敦煌市楊家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