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豬肚的做法除以白煮、鹵制為主,也可以采取先漤制漲發(fā)再烹制成脆肚。
具體做法:把新鮮豬肚破開,撕去內(nèi)膜和肚油,用刀刮去肚外壁的黏狀物,用清水洗凈,然后改刀成3 cm長、2~3 cm寬的片狀,用干食用堿把肚片漤上(大約每公斤肚用堿量為50 g左右),若太干,可加水少許,拌勻,稍成流狀。夏天大約漤3 h左右,其中每隔一段時間翻動一下,以便漤得更為均勻(春秋季要4~5 h,冬季為6~8 h左右)。能看見水中有少許氣泡,肚子的內(nèi)外層好像有點“錯位”時為好。取鍋燒水倒入已漤好的肚片入鍋中煮漲,大約至水溫升至80℃左右,肚子呈棕紅色,至水剛沸并伴有2~3個大氣泡翻滾,將肚片迅速打起,用涼水沖洗,換一次水,接著用冷水沖漂大約24 h去掉堿味,用手指稍用力能將豬肚掐斷,口感脆無堿味、不澀嘴即可(已漲好的肚片體積是剛改切好的2倍)。
脆肚的成菜味型以麻辣為主。麻辣脆肚的炒制法:
1. 將已漲發(fā)好的豬肚撈起,瀝干水分。
2. 將已漲發(fā)好的香菇切成片,青紅椒切成相應(yīng)大小的片。
3. 起油鍋燒至四成熱,把脆肚及配料倒入油中滑油。
4. 鍋中留油少許,放入生姜末、尖辣椒末,倒入已滑油的肚片煸炒,加稀辣醬、紅豆瓣醬、糖煸至肚片上色,加料酒、紅醋、鹽、蔥段、花椒粉炒均,用濕淀粉勾芡,淋紅油,撒蒜泥出鍋裝盤。
成菜特點:色澤紅亮,口感脆嫩,紅綠相間。
漲發(fā)時注意:
1. 未漲起呈現(xiàn)狀態(tài):體積比原來大,但質(zhì)地較硬不脆,彈性較小。
2. 漲發(fā)過度呈現(xiàn)狀態(tài):體積縮小,比原來改切成形未漲發(fā)時小,質(zhì)地干癟,無色彩,無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