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傳流下來的頗有影響的烹調(diào)美食著作有以下七部:
《隨園食單》清代著名文學(xué)家袁枚,號隨園,住所也是隨園,所著《隨園食單》,全書分為湯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性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菜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菜酒單十四個方面。
《醒園錄》清代李化楠撰,其子李調(diào)元整理,因家里有“醒園”,故名《醒園錄》,分為上下兩卷,共記錄了120多種關(guān)于調(diào)料、飲饌及食品制法。書中所錄菜點以江南風(fēng)味為主,也有四川當(dāng)?shù)仫L(fēng)味。
《清異錄》北宋陶谷所撰著,是他雜采隋唐至五代典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其中和飲食有關(guān)的果、蔬、禽獸、魚酒、茗、饌八個門類,共238條,占全書的1/3。
《食經(jīng)》謝諷所著的《食經(jīng)》,成書于隋代,是飲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書所載南北朝、隋代食品名目約五十種。其中有膾、羹、餅、糕、卷炙、面芋類。
《本心齋食譜》本書署名為宋代陳達(dá)叟,室名本心齋。全書記蔬食類,均以蔬菜名標(biāo)目,每類后面都附有贊語,贊語簡括,均為字。還有“小引”說明其制法,或揭示其特點。
《飲膳正要》這是一部融合蒙漢兩族飲食文化的文獻(xiàn)。作者是元代忽思慧。全書三卷,卷一記養(yǎng)生、妊娠、乳母、飲酒諸忌。標(biāo)目聚珍異饌,分述湯、粉、羹、面、粥、饅頭、燒餅等飯食,以及用蒸、炒、滑、炙、撰、鹽、熬等方法制成的菜肴。主要是闡述用于保健醫(yī)療的加藥飲料與食品的配料以及制作方法,寓養(yǎng)生治病于日常飲食,其實為食療飲膳著作。
《飲食須知》元代烹飪著作《飲食須知》,作者賈銘,字文鼎,號華山老人,浙江海寧人。生于南宋,卒于明初,歷經(jīng)三朝,活了106歲。賈銘在自序中說:寫此書的目的在于讓重視養(yǎng)生的人知道物性有相反相忌。在日常飲食中注意檢點,掌握適度。全書共有八卷,分為水類、火類、谷類、菜類、果類、味類、魚類、禽類、獸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