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閱讀教學是指文本閱讀過程中教師提供相關背景,創(chuàng)設研習情境,師生合作交往,學生互相感悟,最終獲得情感體驗。
體驗式閱讀教學關注閱讀對象對文本內涵的心理感受、言語形式的讀解把握,要求閱讀對象通過個體獨特體驗來領悟言語、生成情感、調整心境、豐富個性、完善人格。為此筆者嘗試體驗式教學模式,結合文本內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聯(lián)系個人人生經歷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智慧,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加快學生的經驗轉換,促進教學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為實現(xiàn)這些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體驗
體驗式閱讀教學首先要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進入情感體驗的情境,教師運用情感語言和詩意語言,激發(fā)學生迅速進入文本學習領域,產生聯(lián)想與想象,理解文本精髓,引發(fā)學生情感,啟發(fā)學生體驗,感受人文精神,生成領悟能力。當然體驗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是體驗教學的設計者是教師。所以教師要提供有助于學習的情景材料,圍繞學習目標,關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誘發(fā)積極感悟。積極的情感體驗具有動力功能,能驅動主體投入學習客體,并對學習客體進行研習和體認,最終把握事物的結構、功能及其與自身的關系和對自身的意義。
教學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我注意調動誦讀這一手段,教師先繪聲繪色地勾畫荷塘月色之景之情,再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荷塘月色之景,然后有感情地朗讀4、5兩段。當學生情感處于積極昂揚狀態(tài)之時,文本學習就能有效展開,學生充分想象,并通過品味其寫景方法來體會荷塘月色景色之特點,感知第4段雖著意寫月色,但又處處不忘荷塘,文中運用幾個傳神的動詞,從不同角度寫出淡月輝映下荷塘里霧光葉色、水氣交融而形成的朦朧景象,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感知第5段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之美景,了解該段不著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
二、解析言語,加深體驗
體驗式閱讀教學還抓住文本語言形式的解讀來最終把握文本內容,感悟其情感之旨向,實現(xiàn)言語內蘊的“意義情感”和學生解讀的“感性情感”之對接,以此深化體驗。在解讀言語形式的時候要促使學生在理解和聯(lián)想中生成領悟和意義。領悟和生成雖然與靈感和直覺的產生有關,但靈感和直覺的出現(xiàn)要以理解和聯(lián)想作為基礎。
如閱讀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到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怎樣激活這段文字呢?我設置了幾個問題:為什么會有“腳踏上去”的動作?作者為什么不說“沒有聲音,沒有氣味”,卻說“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加了個“也”字,似乎在與另一種情景相比較,而這種情景則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種什么情景?于是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像,調動以往的生活體驗,回答說:“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觀景”。盡管多數(shù)學生并不認識槐樹,更沒見過秋天槐樹落蕊的情景,但通過想象,卻似乎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來打開房門,驚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樹的落蕊鋪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來才發(fā)覺夜里靜悄悄地下了一場大雪那樣,懷著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幾腳,卻發(fā)現(xiàn)“聲音也沒有”,不像踏雪那樣會發(fā)出“吱嘎,吱嘎”的聲響,然后掬起一把,聞一聞,“氣味也沒有”,同雪一樣清爽;一陣掃后,只留下“一條條掃帚的絲紋”,槐花就這么靜悄悄地走了,“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種悲涼彌散開來。通過這種想像,學生走近了作者,走進了作者筆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韻味。
三、對話討論,豐富體驗
體驗式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情感的內化與豐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活動。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它以情感為核心,通過師生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課堂教學成為富有活力、充滿激情的一個流程。對話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亮點,促使學生感悟和體驗走向更高層次。閱讀的興趣在其中得到激發(fā),閱讀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通過不斷的對話與文本作者的情感達到有機的交融。
四、聯(lián)系生活,優(yōu)化體驗
體驗式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身的生命體驗,讓學生聯(lián)系各自的生活經歷,諸如學習經歷和社會經歷,來解讀文本,力求解放教學主體的精神。教師要準確地尋找到能將學生經歷與文本內容迅速聯(lián)系起來的契合點,使學生對閱讀文本產生感性體驗,進而通過各種方式憑借自己的思想感情閱讀文本,以加深對文本的體驗。教學過程中尤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意求同存異,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展現(xiàn)出自己的獨特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