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筆者認為:注重一個“巧”字?!扒伞痹诰牡倪x擇,量的把控,“巧”在播放時機的選擇.只有巧妙運用多媒體,它才可能真正為語文教學服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一、巧借多媒體,激發(fā)興趣,營造情境、氛圍
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從聲音、形體、色彩、運動、意境、情節(jié)等多方面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極大程度地激活課堂.激發(fā)興趣,激勵熱情,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
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因快餐文化盛行,讀過原著的學生較少,文本涉及的人物眾多,建筑格局繁雜,行進線路迂回,難字較多,學生閱讀起來倍感困難。如果在學生讀、品后,播放電視劇《紅樓夢》中的相關片段,將激發(fā)學生更高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文本,起到了推動作用。影片與課文結合起來欣賞,學生十分活躍。
另外,學生受其年齡與身份的制約,與文本難免有時空距離之感,加上語文文本,都是特定時代,特定背景下的產物。作品的情感,寫作的針對性,靠學生單純感知文本無法透徹理解,教師需恰到好處地在文本與學生之間搭建好橋梁,讓學生更快,更深地領悟文本的妙境。
借助多媒體還原現場,對單純的、閱歷淺的中學生來說,可增長其見識,激發(fā)其情感。幫助其更透徹地理解文本。
二、巧借多媒體補充資料,加快課堂教學節(jié)奏
大部分文本對學生而言,都有其疑難處。巧借多媒體補充資料,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古代詩歌散文的教學中,有的文章以文氣取勝,老師不宜瑣碎的講解,肢解課文;而應把時間最大限度讓給學生,讓學生沉醉于文本去品讀,美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疑難處巧借多媒體補充出來,供學生參考。比如,譯文通過投影補充出來,學生借此解決理解的障礙,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比教師零碎的講解效果要好。如杜牧的《阿房宮賦》,作為一篇文賦,其華美的辭藻,鋪陳的手法,和諧的音韻,貫通的文氣,非朗讀無以領悟。而難懂的語句每個學生不盡相同,一問一答式,低效,瑣碎。借助多媒體展示譯文,學生各取所需。重在誦讀,整體感知。在吟誦中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平臺,而不是教師展示的舞臺。
三、巧借多媒體播放視頻文件,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和美育功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語文教學的艱難之所在。鑒賞水準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不可以機械傳授,它依賴的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潤物無聲。因而,課堂教學尤其是文學作品的教學,關鍵在于給學生營造一個藝術的情境和氛圍。教師的言語、表情乃至表演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創(chuàng)設出必要的情景,但畢竟是有限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在這方面恰可大顯身手。很多影視劇、系列片、音像帶、紀錄資料、藝術經典都可以直接或經過制作進入課堂。大增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和審美情趣。
四、借助多媒體展示學生習作,評講快捷,直觀
在試卷評講中,把學生的典型錯例拍攝后,借助多媒體播放,讓學生評點,討論;教師引導。收效很好,事半功倍。如作文評講,借用此法,學生參與熱情高漲,對做卷人的書寫態(tài)度、立論、切入的角度、寫作的思路、論據的選用、分析的力度等,都有一個具體、直觀的認識,品評、討論,氣氛熱烈。從書寫,到布局謀篇;從遣詞造句到分析的精當有力:都有一種直觀的觀照。教師在此基礎上的點撥,引導,效果明顯。
另可借助多媒體隨堂檢測,梳理教學重點,快捷,高效。
特別是文言文的隨堂檢測借用此法,反饋快捷、明晰,學生參與積極性高。課堂節(jié)奏緊湊。
綜上所述,巧用多媒體,使先進的科技為我所用,讓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揮非凡的功用。但要注意,多媒體只能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在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千萬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語文是一門關于語言的學科。語文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在于“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如果在解讀課文時,教師一味地將文字破譯成幻燈片、錄像、多媒體課件,以圖像直覺取代語言形象,這勢必會淡化語言訓練,弱化語言教學的效果,以致背離語文教學的目標。因此,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注重一個“巧”字。第一,“巧”在精心的選擇。寧缺毋濫,做好量的把控,以免誤時,影響課堂實效。課堂的主要時間用來感知、品味文本,多媒體只能是輔助作用。第二,“巧”在播放時機的選擇。結合媒體文件特點,選擇合適的時機介入。防止時機不當,干擾學生注意力,影響學生對文本的靜心的感知。過早的切入會剝奪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傊龊谩扒伞弊?,巧用多媒體,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現代教育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大容量、快節(jié)奏、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