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準(zhǔn)了要大膽出手
藝術(shù)市場這幾年總體亡處于上升期,這幾年只要眼光好、夠膽去買,往往就能創(chuàng)造財富神話。我有一個古董商朋友,初中畢業(yè)的學(xué)歷,去年投資瓷器賺了四千多萬,輕輕松松的。為什么?他夠膽買貨。當(dāng)然,前提是他眼光準(zhǔn)、懂行、懂鑒定。
但事實上并不需要每個人都自己懂鑒別。很多人有閑錢,但不一定能花那么多時間去鍛煉自己的眼力。古陶瓷收藏這一行,沒有十幾二十年泡在里面,是很難煉出火眼金睛的。所以不妨借助經(jīng)驗老到的業(yè)內(nèi)人士的眼力,幫自己掌眼。
我們現(xiàn)在談50萬元的資金在當(dāng)今的藝術(shù)品市場,還能買些什么,這個命題本身就含有對藝術(shù)品價格這么些年來不斷升幅的感嘆。我從事這一行已20年,入行初期真的根本想不到,古玩文物能夠漲到今天這個價位?,F(xiàn)在偶爾和一些已退休的老同事聊天。他們提及當(dāng)年在外面買貨的時候,幾千塊錢的文物就已經(jīng)覺得很貴了,我問,那么今天這個價格你們能想象么?絕對想不到。我又說,那么今天讓你們再來買古董你們敢嗎?絕對不敢。他們覺得現(xiàn)在價格升得那么高,太不可思議。他們當(dāng)年會常常想,哇,價這么高了,到頂了?,F(xiàn)在回頭看則不然。像乾隆賞瓶十年前大概十多萬元,2003年的時候,我有個朋友在翰海買了個這種乾隆賞瓶價格為18萬。回來大家都說:哇,你買得太貴了,天價。但是現(xiàn)在乾隆賞瓶最高價去到280萬,中等水平的也要200萬左右。
關(guān)注古董資源的稀缺性
我們到外面買貨,現(xiàn)在覺得算不錯的物件,很多以前是根本看不上眼的。這是一個大的變化。說明好的藏品,是越來越稀缺珍貴。2000年到2003年,我在北京買民窯相對好的東西,花30萬,基本上可以用小小的集裝箱才能把貨拉回來?,F(xiàn)在30萬只能買幾件,用手拿就行了,這還只能是民窯,不是官窯。其實即使是民窯,只要是開門、比較干凈、完整,它都會面臨貨源的逐漸稀缺,價格因而上漲。如民窯光緒仿康熙青花花瓶。我2000年在北京,700塊錢便可購買一個,再好一點的大概是干元左右,現(xiàn)在要四、五萬。
這七八年來,民窯青花整體價格其實上升不少,而當(dāng)中晚明到清代康熙年間的精品,則是民窯青花之中,最被看好的品類。
現(xiàn)在民窯青花精品的貨源為什么緊缺?這幾年市面上出現(xiàn)的基本是從歐美回流的,但現(xiàn)在歐洲很多古董商都開始收不到貨,他們所能見到的東西也越來越貴,有部分古董商也就不做了,有部分則堅持貴買貴賣。在中國,真正的收藏者越來越多,他們放在家旦基本不賣。因為他不缺錢花,買的是自己的心頭好。至于我們從事文物商店這一行的,雖然我們看它的市場在升,但不賣就沒有飯吃,只能賣,但我100萬賣出去一件物品,可能要花120萬才能買回來差不多的,不可能100萬賣出去,80萬買回來。市場不可能這樣。
所以,我常跟我們一些銷售人員或者業(yè)務(wù)員說,我們會賣東西還不算厲害,你將來把它收回來再賣一次,才是高手,這些貨都是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的,不可再生。
民窯精品處價格洼地
民窯青花之中,明末至康熙這段時期的器物,其精美以及珍貴程度,可以說僅次于宮窯青花,所以也就成了民窯青花里面最被看好的品類,它的價位,在五六年前,就已經(jīng)升到一定的高水平,以至于其價位在這五六年來沒大的變化,所以我覺得這是個洼地,像康熙的筆筒、象腿瓶這些,幾年前就已是幾十萬,現(xiàn)在也就是幾十萬。蓄勢了幾年,目前或正面臨著新一輪的升幅,亦未可知。
過去幾年興的是官窯,乾隆以上立件的官窯動不動就兩三千萬元。市場上資本都是炒作大的官窯,稍好的官窯,起碼也需幾十萬上百萬。官窖瓷投資屬于高投入求高產(chǎn)出的一類,非50萬左右的資金所宜。加上現(xiàn)在官窯價格太高,估計這兩年會停一停,短期內(nèi)再往上跳的可能性不大。官窯升到一定位置上,很多人賣不動,他一定會買民窯去代替去填補。所以在民窯里面屬于精品的東西,上漲可以預(yù)期。
目前
些玩家,他們對收藏有個人興趣,手上也有點閑錢,但是不多,一年三五十萬,玩什么呢?民窯青花就是個很好的選擇。拿三五十萬,就能買到比較頂級一點的民窯。
晚明至康熙乃至乾隆的民窯青花藝術(shù)水平較高。完整、品相好,上一定檔次的都可以留心購藏。而乾隆之后的民窯青花,則建議收特別的品種,一定要特別。影響價格有幾個方面的因素,除了前述品相完整,釉面,包括青花的成色要好之外,還要特別。比如近期在紐約拍一個小瓶,估價8000美金,官窯,有“乾隆年制”款,最后拍到26萬美金,為什么拍得那么貴’因為這個品種很少見,是鐵銹花釉,上面用金彩繪,比較罕見。收藏講究的是人無我有。這一點不論官窯民窯,都注重特別性。再舉一個民窯的例子(圖),比如這個康熙青花百壽圖瓶,它的壽字布局設(shè)計十分奇巧,壽字算起來才95個,不夠百壽,加上松樹、壽石、祥云、太陽是99。還差一個,在哪里?行外人怎么找也找不著,原來整個瓶子也是個壽字,這就是百壽圖,說明彩繪者的構(gòu)思十分獨特。
構(gòu)建特色收藏
在民窯里面買些精品,還是很不錯的。不斷累積,即使每年買一件,到了退休,還有二三十年的話,擁有二三十件這類的精品,也算是個這門類的藏家了。
收藏其實并不建議完全用升值多少來衡量,還是希望收藏者培養(yǎng)自己對文物的興趣,玩出名堂。雖然從目前市道來說,增值是樂觀看奸的預(yù)期,但心態(tài)上不妨把增值視作收藏的副產(chǎn)品。玩出名堂、樂在其中是最好的。電視臺的陳維聰先生,是廣東著名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也是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里最出名的收藏家,他的收藏理念是,專注于晚明至康熙民窯青花瓷里面的以古代文學(xué)、名著、戲曲人物故事為題材的品種,比如《西廂記》、《三國演義》、馬致遠《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之類的題材。他目前正準(zhǔn)備出一本書,收錄自己的收藏,將每件器物圖案相關(guān)的題材都展開它,把故事的來歷、寓意,——做研究陳述,這樣的收藏就與眾不同,形成了自己的收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