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不僅有美麗高遠的白云、藍天和廣袤粗獷的大漠、草原風光,那里的民族習俗淳樸獨特、古老文明,民族文化更是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夏特是天下絕無僅有的原生態(tài)天堂,是天下游人向往的地方。
夏特距離昭蘇縣城60余公里,地處海拔6995米的,號稱新疆“天山之父”的汗騰格里山下。放眼望處,汗騰格里峰被一年四季不化的積雪覆蓋,折射出熠熠光芒。山下卻是一片墨綠,幽靜而深遠。眼前呈現出兩岸翠綠襟抱著云霧升騰的寬闊谷帶,蜿蜒南北,跌宕有致,望不到邊際。純原始狀態(tài),谷地勢起伏,森林密布,植被平坦,綠茵葳蕤,蜂飛蝶舞,鳥鳴鷹翔,水沛草豐,流香溢人,牛羊肥壯,嬉戲追逐,馬群奔馳,一派生機??芍^天地神奇造化,獨辟一處人間美景。相傳西漢時期解憂公主的侍女馮嫽持漢節(jié)出使南疆諸國和解憂公主的女兒弟史嫁龜茲王絳賓時走于此地。傳說當年唐玄奘西天取經從此經過,至今夏特河上有一巨大的石龜,常年與滔滔的河水為伴,向世人見證著唐玄奘當年西天取經的路途艱辛。
“夏特”地名的由來,緣于在清代這里被稱之為沙圖阿滿臺,翻越西天山主脊海拔6500米的木素嶺達坂。清朝當時在木孜爾特冰川上設有70戶專門鑿冰梯的人家,因此得名“沙圖”,夏特為突厥語,蒙古語為沙圖,哈薩克語為薩特,維吾爾語為雪特,漢語意為“階梯”、“臺階”、“梯道”,沙圖的轉意為夏特,也稱之為“夏塔”。據史料詳載,夏特屬于褶皺構造體系,地質、地貌條件的原始形成十分復雜,眾多的高山埡口、雪峰、激流、冰川、濕地、原始森林、無人區(qū),所以一般人很少問津,只能望而嘆止。
我們沿夏特河而行,只見兩側山頂茂密蔥綠的森林后面,一條條瀑布在深山的青蒼中從天而降。瀑水撞擊著山石,發(fā)出了在空中飛躍的轟鳴。但見戟戈耀日,煙塵滾滾,霧紗繚繞,盈耳則是風蕭馬鳴,吼聲如雷;細觀,山澗水流縱橫交錯,穿梭往來,濺珠噴玉,頓覺拂面的山風潮濕而清涼,使人心曠神怡,如臨仙境。
翻越一個又一個臺階而上,身邊山花竟放,青草碧綠,云杉高聳入云端。近看滿眼滴翠,遠聽松濤鳴聲。松聲滿山,松鳴谷應,引羈旅情思。臺階延伸著無限的綠,儼然就是綠色的海洋,錯落的蒙古包恰似綠色大海中的點點白帆,那在“大海”上滾動的馬群羊群,如一把把撒開的珍珠。這是著名的夏特牧場。蔥蘢的綠色連著黛青色的云杉,云杉后顯出一片連綿的山脊,擁戴著英雄的汗騰格里峰。
夏特是典型的天山北坡第四季冰川谷地之一,當時冰川分布最遠可至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口附近,在谷地隨處可見古冰川的痕跡。眼前綠茵似的草地,爭奇斗艷的野花,這一切隨時給人以勃勃生機之感。舉目南望,近在咫尺冰山雪峰,時而云霧彌漫,若隱若現,時而天高云淡,冰山兀現,使人無不為大自然的神奇而贊嘆。由于地處僻壤,夏特仍保留了千年的自然原始狀態(tài),靜謐而安詳。 用身心觸摸著人間天堂——夏特,恣意舒展的綠無邊無際地流淌著生動的顏色。極闊的視野里,覆蓋著一層薄薄的迷霧,天空的顏色因之暗藍,綠色的波浪在陽光里透出凝重的色調,流動著生命的顏色。遠處墨綠的山巒層層疊疊,猶如潮涌般的海洋。天山雪冠,仿佛是飄浮在綠色海洋里的巨帆,神情飛揚而浮想聯翩。夏特絢麗的風光、奇異的山水,使人身心滌蕩,流連忘返,一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