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廣袤厚重的黃土地上,掘出一個個暗沉沉、灰樸樸的窯洞,坐在炕頭的老婆婆,拿一把剪刀,折好一張大紅紙,信手剪去,當(dāng)艷艷的門神、窗花、炕圍花、頂棚花之類依次被貼起來,窯洞忽然變得光彩耀眼,對生活的渴望和幸福感開始滿溢出來。
剪紙,是平易生活里綻出的詩意花朵。
隴東剪紙多用紅色或黑色紙,輕巧的剪紙承載著隴東厚重、古老的文化。我固執(zhí)己見般覺得,剪紙,就應(yīng)該用最鮮艷的紅色。如同隴東厚厚的黃土地上開出來的一朵花,浸染了太陽的顏色,質(zhì)樸而美麗。
這朵花,可以這樣開,也可以那樣開,隨意而沒有定式,充滿著多方面的可能性。我見過很多個版本的隴東《回娘家》剪紙,有坐轎回的,有騎驢回的,有的甚至剪了個轎車上去,扎了朝天小辮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跑在母親前面,心情急切地認(rèn)為外婆會給糖吃吧,于是在畫面上燦爛地裂開小臉笑著。
周先祖公劉在董志塬上挖窯洞,建村落,教民稼穡,那時還沒有紙,我很好奇他們用什么來裝飾窯洞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原始人尚且掛了骨頭或石子串成的項鏈系了短裙,這才揮舞著長發(fā),手拉著手跳起舞來呢。
跳著跳著,跳上了彩陶罐。隴東出土的大量仰韶時的陶器上,畫著手拉手跳舞的小人,一圈又一圈,望久了令人目眩。又有大肚子的青蛙和魚,隨著蕩漾的水波紋,一路游上陶罐。
舊石器時代的巖畫、仰韶彩陶、秦漢畫像石、畫像磚,一路看下去,似乎都能在后來的慶陽剪紙中找到相似的形象。
司馬遷曾感慨曰:“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jì)》、《山海經(jīng)》所有怪物,余不敢言?!边@些司馬遷“不敢言”的“怪物”到底長什么樣呢?隴東剪紙中大量動物的奇詭形象似乎可以讓我們當(dāng)作參考。仿佛是古時的蛙、魚、虎、牛、蛇、鷹、鹿、羊等,穿越數(shù)千年的時空,走到了隴東剪紙中。
有幅叫作《鹿鶴同春》的剪紙,一棵形似鹿頭的樹,樹梢棲有兩只鳥,什么鳥呢?看不出來,“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估且認(rèn)為是喜鵲吧,傳說能夠帶來幸福的鳥。樹干左右兩旁,各剪鹿、鶴一只。鹿長著曾在彩陶罐上炫耀過的兩支闊大的角,鶴則伶仃著一雙細(xì)瘦的腿,一支立著,一支暫時收起來歇歇。鹿鶴圖騰象征紋樣,兩漢時流行最廣。馬王堆漢墓刺繡紋樣和漢畫像石圖樣中,都有著相似的圖形。
關(guān)于剪紙,最早的記載當(dāng)推世居隴東的東漢哲學(xué)家王符。他在《潛夫論》中說:“或裁好繒,作為疏頭,令工采畫,雇人書祝,虛飾巧言,欲邀多福?;蛄巡鹂暡?,裁廣數(shù)分,長各五寸,縫繪佩之?;蚣彶式z而縻,斷截以繞臂……或克削綺縠,寸竊八采,以成榆葉、無窮、水波之紋,碎刺縫,作為笥囊、裙禱、衣被,費繒百縑,用功十倍?!憋@然,慶陽人很早就用功于裁剪各式花樣了。
說剪紙,讓人先想到造紙術(shù),自從東漢的蔡倫發(fā)明紙張后,中國的文化就有了開天辟地的變化。連篇累牘的厚重歷史告一段落,后來的書生們意氣奮發(fā)地說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放馬灘的西漢古墓中,出土繪有地圖的麻紙。暗沉沉、灰樸樸的地圖,像是在窯洞里畫出來的,還是在那種沒有貼窗花的窯洞里,因為,沒有生機。
紙漸漸地除了印書寫字繪地圖外,也有了別的用處,比如剪出一些形象來祭奠或是裝飾,慢慢的,也有了鮮艷的紅色。
剪紙和窯洞,是絕配。
寫到這里,秋風(fēng)瑟瑟,吹得窗戶一開一合,起身望望窗外,一株高大的新疆楊散了一地的枯葉。忽然想起《史記》中的有剪桐封弟的故事,記述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這是剪紙的雛形嗎?很是嚴(yán)肅而隆重。梧楓葉不是楊樹葉,只是樹葉“圭”放久了,就是眼前滿地枯葉的樣子吧。
在關(guān)注隴東剪紙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就是男性剪紙藝人多為風(fēng)水先生。他們將剪紙或化為灰燼,或貼于某處,常與招魂、辟邪、送病、燎病、鎮(zhèn)宅、壓驚、驅(qū)鬼、祈雨等種種民俗相關(guān)。比如,迎親途中,遇到廟宇、大樹、巨石、水井或十字路口時,要撒紅紙獅子驅(qū)邪。再比如,慶陽人視“疳”為惡神,每年正月二十三“燎疳”,家家門口點起火堆,剪好二方連續(xù)或四方連續(xù)圖案的紙人,男女老少拿點燃的香燭給剪好的小紙人點出眼睛、鼻子、耳、嘴及指頭,哪兒不適就用香點紙娃娃的哪兒,然后燒掉。
剪得最多的是各種各樣的《抓髻娃娃》。抓髻娃娃兩腳分開,穩(wěn)穩(wěn)地站著,雙手都很忙,忙著握著雞、魚、虎、兔什么的。形象接近金文的“天”字,傳說是軒轅黃帝的族徽。春節(jié)時候貼門上,可以戶戶添吉,人人增富。
兒時,春節(jié)的時候家中貼的是門神,奶奶不會剪抓髻娃娃,只會剪秦叔寶和尉遲敬德,他們無論白臉還是紅臉,在剪紙上都是紅艷艷的,從唐朝辛苦地站到了今天。
中國人一向?qū)t色有著天生的好感,逢年過節(jié),鋪天蓋地的紅,弄得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這才放心。
自古以來,紅色就是象征喜慶、吉祥。民間以朱砂辟邪,用來懸之門戶,抵制惡氣。
古人修建門戶大多不是為防盜,而是為好看,所以有“夜不閉戶”之說。當(dāng)災(zāi)難降臨,妖魔鬼怪來襲,門神裝飾著我們的夢。
隴東聞名的剪紙藝人彭粉女,有一幅叫作《生命樹》的作品。樹枝用力向八方伸展,有飛翔之勢。讓人想起凡高的《星月夜》,旋轉(zhuǎn)神秘的天空,讓我更想看看天空下面的大地是什么樣子?畫家畫了一座座立著煙囪,彌漫著人間氣息的小房子。生命樹上,老鼠、猴子等動物攀緣其間。
隴東剪紙充滿質(zhì)樸的民間意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可剪了進去。再起一個個吉祥喜慶的名字,二龍戲珠、麻姑獻壽、鯉魚鉆蓮、五福捧壽,凡此種種。簡單,卻又透著原始象征的巫氣;繁雜,卻又凝練地突出了所要表達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