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美國建國前到建國后早期的幾百年時間,分別從宗教音樂和唱歌學(xué)校這兩方面介紹了美國早期音樂從無到有的過程,從中也體現(xiàn)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音樂學(xué)校的出現(xiàn)和樂器的使用為專業(yè)音樂的發(fā)展和傳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也為美國后期專業(yè)音樂的發(fā)展打開了良好的開端。
關(guān)鍵詞:宗教音樂 贊美詩 唱歌學(xué)校 樂器使用
一、贊美詩——宗教音樂的開端
毫不夸張的說,早期的美國音樂,就是從宗教音樂開始的,也就是學(xué)習(xí)并吟唱贊美詩。最早的歐洲殖民者在北美大陸建立十三塊殖民地以后,他們的宗教信仰讓他們堅持去教堂做禮拜,唱贊美詩,并且?guī)砹藢9┮鞒馁澝涝娂?,因此,宗教音樂在美國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我國著名學(xué)者蔡良玉教授對于贊美詩對美國宗教音樂的影響也做了以下論述:“這些來自各國各民族的移民,分別帶來了他們各自的文化和風俗習(xí)慣,包括對美國專業(yè)音樂有直接影響的各教派的宗教音樂。當時流傳在北美的各種贊美詩,都是在宗教改革的斗爭中,為反對天主教會而廢棄拉丁文,改用各民族語言和習(xí)慣演唱的各種齊唱無伴奏歌本?!雹?/p>
但是,在開始唱頌贊美詩的同時,由于當時很多的移民不識字并且不是很懂得音樂知識,所以給演唱贊美詩帶來了很多的麻煩。教堂里的牧師不僅僅要承擔起傳教眾人的責任,還要引導(dǎo)并幫助教民學(xué)唱贊美詩,與此同時,為了讓年輕的一代人能夠繼承贊美詩的演唱傳統(tǒng),各個教堂仍然采取了以前在英格蘭時的古老做法——“老式唱法”,也就是說有一名會唱歌的牧師在開始進行定調(diào)然后領(lǐng)唱,隨后其他的人跟著齊唱。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十八世紀,新英格蘭地區(qū)的清教徒們發(fā)現(xiàn)這種老式的演唱方法已經(jīng)不能適應(yīng)贊美詩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要求,在眾多教徒聚會的場合下,參差補齊的歌唱音調(diào)此起彼伏,教徒們根本就無法達到通過贊美詩來向上帝禱告的目的。
二、唱歌學(xué)校的出現(xiàn)和作用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十八世紀中葉,新英格蘭地區(qū)唱歌學(xué)校(Singing school)的出現(xiàn)開始讓宗教音樂朝著有序規(guī)范的方向發(fā)展。唱歌學(xué)校是北美新大陸最早的一所音樂學(xué)校,對十八世紀后期甚至是第一新英格蘭學(xué)派的形成和出現(xiàn)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在宗教生活和社會影響方面。唱歌學(xué)校運動也對北美新大陸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由此引發(fā)的唱歌學(xué)校運動更是對美國專業(yè)音樂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鋪墊作用。引導(dǎo)這場唱歌學(xué)校運動的約翰·塔夫茨(John Tufts ,1689-1750)和托馬斯·瓦爾特(Thomas Walter ,1696-1725)在美國音樂教育史上留下了濃濃的一筆。1721年,約翰·塔夫茨編撰的第一本音樂教科書在新英格蘭地區(qū)的殖民地出版,并在一月的《波士頓消息報》上刊登了廣告,廣告是這樣的:“這本小書包括了20首贊美詩樂曲,并且還附有說明,用最簡單的方法指導(dǎo)大家如何演唱,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或者是從未有音樂知識的人,都可以學(xué)會并演唱······”②
在美國發(fā)展初期,在The New England colonies were founded by settlers seeking religious freedom ; they believed in the importance of congregational singing of hymns in Christian worship and thus saw it as important to train each churchgoer to sing. William Billings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most important of the New England singing school teachers.新英格蘭殖民地創(chuàng)立尋求宗教自由的定居者,他們相信基督教禮拜、贊美詩、集合唱歌的重要性,唱歌學(xué)校開始在美國東北部、波士頓地區(qū)開始流行。1722年,為了進一步提高唱贊美詩的演唱水平,還成立了“普及規(guī)則唱法協(xié)會”(Society for Promoting Regular Singing)。隨后在十八世紀中期,唱歌學(xué)校開始擴展到其他地區(qū)并隨之建立,如紐約(1754年),賓夕法尼亞州(十八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南加利福尼亞州(1730)以及馬里蘭州(1765年)。1770年之后,唱歌學(xué)校呈現(xiàn)出雨后春筍般的景象,在1770年之前新英格蘭地區(qū)出版了大量的唱歌曲譜,之前所提到的由作曲家約翰·塔夫茨編撰的教科書成為唱歌學(xué)校的主要教材。”
另一位為美國早期音樂做出巨大貢獻的是安德魯·勞(Andrew Law,1784-1821)這位作曲家于1775年畢業(yè)于羅德島學(xué)院(后為布朗大學(xué))先后在耶魯大學(xué)獲得兩個碩士學(xué)位,安德魯·勞一生在音樂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曲,開辦音樂學(xué)校,編輯贊美詩,教育民眾唱贊美詩,普及音樂知識。從1775年到1785年,安德魯·勞出版了各種音樂書籍,來滿足美國不同階級的需要,其中《和聲集萃》(Select Harmony)出版于1779年,并于1782年再版。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本音樂書籍包括了所有重要的美國宗教音樂的風格和形式;1781年出版的《常用贊美詩曲調(diào)集》(A Select Number of Plain Tunes)還包含了唱贊美詩所用到的一些曲調(diào);《音樂基礎(chǔ)》(Rudiments of Music)于1783年出版,這本書是專門為沒有音樂知識的外行人所著的,為他們介紹一下簡單的曲調(diào)和音樂常識,是音樂愛好者入門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1783年再一次出版了《贊美詩全集》(A Collection of Hymns),這本書則是專門為有基礎(chǔ)的音樂人所編著,書中的很多曲調(diào)都是在歐洲流行的,為人所耳熟能詳。
此時,樂器的使用也為宗教音樂帶來了福音,在北美大陸移民剛到的時候,教堂做禮拜是不允許使用樂器的,他們認為使用樂器是對上帝的不敬。在十七世紀早期,約翰·庫頓(John Cotton)的代表作《一個福音的詩篇歌唱條例》(Singing of Psalms a Gospel Ordinance)有這樣的表述“沒有任何理由,我們拒絕使用任何的樂器在吟唱贊美詩的時候進行伴奏?!雹圻@種單一的由人聲音演唱的方式在十八世紀就被打破了。1713年,在波士頓地區(qū)就出現(xiàn)了用一種很小的只有單排鍵六個音栓的小型手風琴進行伴奏演唱贊美詩。1714年,終于在北美殖民地教堂里出現(xiàn)了第一架管風琴,也是在波士頓地區(qū)——“皇后大教堂”(Queen’s Chapel)后又改名為“國王大教堂”(King’s Chapel)。1744年,同樣是在波士頓地區(qū),圣神大教堂“Trinity Church”從倫敦運來一架完全是現(xiàn)代制式的雙排鍵管風琴,這架管風琴是由阿布拉罕姆·約旦(Abraham Jordan)所建,在從英國離開之前是由亨德爾所演奏的。在1756年,由英國人理查德·布里奇為國王大教堂帶來了一架更為先進的管風琴,是由三盤鍵組成的。正是因為有了樂器,音樂會也隨之舉辦起來,在北美殖民地舉辦的第一場音樂會在1731年12月16日至23日,“波士頓每周新聞”(Boston Weekly News-Letter)刊登了廣告,在1771年,舉辦的“聲樂和器樂音樂會”上演奏了很多古典的樂曲,為北美地區(qū)的居民音樂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也為音樂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總而言之,從美國的歷史發(fā)展來看,美國音樂學(xué)校的出現(xiàn)為本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大量的音樂家,音樂愛好者不辭辛苦地傳播音樂知識,還將十八世紀歐洲中葉宗教音樂的繁榮也帶到了美國,才讓專業(yè)音樂可以在美國得到生根、發(fā)芽,最終得到繁榮。同時,編撰、教授贊美詩也為十八世紀中葉第一新英格蘭學(xué)派的出現(xiàn),以及后來第二新英格蘭學(xué)派的興盛,以及二十世紀美國得以在世界音樂中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Early American Music (Music in American from 1620 to 1920)(Second Edition) Harold Gleason and Warren Becker [M].Second Edition Frangipani Press 1986;《美國早期音樂》(從1620-1920);
[2]Jean Ferris. American’s musical landscape Fourth Edition[M]. Arizono State University 2002;簡·弗雷斯.《美國音樂概覽》(第四版)
[3]王珉著.美國音樂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4]蔡良玉.美國專業(yè)音樂發(fā)展簡史[M]. 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年第2版
作者簡介:
孔德芳(1983.7—),女,籍貫:山東,現(xiàn)就職于福建省龍巖學(xué)院藝術(shù)系,研究生。
①《美國專業(yè)音樂發(fā)展簡史》蔡良玉著[M]2004年第2版第2頁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②Early American Music (Music in American from 1620 to 1920) by Harold Gleason and Warren Becker [M] Second Edition Frangipani Press; 本文同時還借鑒了《美國音樂史》王珉[M] 2005年8月第1版第86頁。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③Early American Music (Music in American from 1620 to 1920) by Harold Gleason and Warren Becker [M]
Second Edition Frangipani Press;第24-Ⅲ,原文如此“Nor doe we forbid the private use of any instrument of musick, therewit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