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表演藝術,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甚至要付出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不斷練習,只有堅持不斷,才能取得勝利?,F(xiàn)如今,家長大多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而大眾傳媒、商業(yè)廣告的全方位滲透以及親朋好友的現(xiàn)身說法,讓很多家長一廂情愿地為孩子制定學琴計劃,以至于當孩子出現(xiàn)不配合甚至是逆反厭學的情況時,家長仍會堅持己見,強迫孩子繼續(xù)學琴。我認為這種做法是欠妥當?shù)?,下面就關于孩子學琴方面,談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學琴 興趣 心態(tài) 習慣
一、讓孩子保持學琴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fā)和強化學習的原動力, 注意培養(yǎng)孩子濃厚和持久的興趣, 使其具有良好的學習主動性是孩子學琴成功的基本保證。彈琴是一件比較枯燥單調(diào)的事情,因為喜歡,所以練琴是一種快樂,是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鋼琴的益處很多,如可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可以促進孩子身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堅持性等。但無論是從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來看,還是從鋼琴學習本身來看,興趣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但是孩子學琴好壞和他喜不喜歡沒有關系,全國無數(shù)琴童學琴,喜歡彈琴的孩子充其量不超過10%,不喜歡或者不太喜歡的,半喜歡不喜歡的大概占90%。10%未必比不喜歡的學得好,反過來,對學琴沒興趣的孩子也未必比喜歡學的學得差[1]。但是當孩子對某一事物產(chǎn)生濃厚興趣時,作為教育者,應盡力為其提供可能性條件,以豐富孩子的體驗。音樂是一扇通向人們創(chuàng)造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窗口,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尤其是通過學習各種樂器,就會使他們較快地找到打開這扇窗戶的鑰匙。學琴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要讓孩子們明白,掌握一門樂器將很愉快,不但可以自娛自樂,還能用美妙的樂曲感染別人。應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意愿。如果孩子對鋼琴感興趣,樂意學琴,我們可以為其創(chuàng)造條件。當孩子對鋼琴的態(tài)度由陌生的喜愛發(fā)展到因熟稔而厭煩時們可以和孩子溝通,商討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學琴的目的不一定就是要成為音樂家
很多家長的育兒觀趨于成熟,不愿給孩子太多壓力,希望孩子能快樂。但不少家長在孩子學琴的問題上卻始終無法釋懷,總是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期待孩子經(jīng)過幾年的時間可以達到鋼琴幾級水平,等等。實則,這些家長忽視了一些最本質(zhì)的問題:哪些東西對學齡前兒童來說是最有價值、最需要去體驗的?手指的運動成為兒童智力開發(fā)的基礎,彈鋼琴就必須活動雙手,特別是靈活的十個手指頭。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腦是人體行為的總指揮,手指的動作越復雜,越嫻熟,就能與大腦建立更多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我們在小的時候多進行手指的有規(guī)律的運動,就能有效地鍛煉大腦的功能,盡早的開發(fā)大腦的潛能,使之更加靈敏和聰慧[2]。毛澤東時代是強調(diào)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后來加上了美育,講究“四育”。全世界發(fā)達地區(qū)無不注重美育,美育擁有其他任何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把孩子學琴當成望子成龍,這對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是沒意義的。不能孩子上了數(shù)學課就指望他成為數(shù)學家,成為華羅庚,上語文課就想著他能成為巴金。大家都這么想,能有幾個人能做到呢?一學鋼琴就想成為天才,這對99.9%琴童而言,根本就不要想。從教育角度來講,盡量啟發(fā)他彈琴,既不能完全看成是一種娛樂,也不能太高壓。其實學鋼琴根本上就是一種美育。作家韶華在一篇名為《成龍、成材、成人、成蟲》的文章中,提出這樣的觀點:\"成龍\"就是有大作為,這是天才與機遇的結(jié)果,不是家長與教育能夠左右的;\"成材\"就是成為在社會生活中勝任本職工作,有知識、有文化、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這是學校、教師等社會教育機構(gòu)的責任;而\"成人\"就是使孩子有道德感、有生活情趣、有愛心、有良好的性格與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這才是家長主要的責任。
三、良好的練琴習慣
有人說,手大是當鋼琴家的天賦條件,音樂天賦當然重要,但不要想得太神秘,所有智商正常的孩子都能學琴。普通人只要正常就能彈,有些大鋼琴家也手小。
學琴要勤練,養(yǎng)成好習慣至關重要。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 身體持續(xù)力差。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身體發(fā)育狀況、理解接受能力等因素科學合理地安排練琴時間非常重要。宜采用“ 多餐少食” 的方法。開始學琴時每天練習兩至三次, 每次一刻鐘到四十分鐘為宜,學習一年到兩年后每次練琴可增加到一至兩個小時。不論如何具體安排練琴時間, 注重練琴效率才是最為重要的。正確良好的練琴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琴效果。練琴時要注意彈奏姿勢、觸鍵方法和讀譜習慣[3]。在孩子日常練琴時一但發(fā)現(xiàn)有不好的習慣就要及時糾正和提醒。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健康地學琴。要提高孩子的學琴效率, 獲得較好的學琴效果, 注意培養(yǎng)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十分重要。適當讓孩子獨立識奏新譜, 啟發(fā)孩子注意音色和力度的重要性,通過觀摩音樂會和此類電視節(jié)目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等等,鍛煉孩子思考和獨立領會學習的能力。
總之,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大趨勢下, 許多家庭開始注意對孩子加強藝術教育。其中讓孩子學習鋼琴演奏的家庭越來越多,家長在讓孩子學琴的過程中,一定要具備正確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和維持好孩子在學琴方面的興趣,讓孩子先成人 ,再成才、成龍。
參考文獻:
[1]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3]王朝剛.器樂表演技能教學新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