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幼兒教育14年的我,轉到從事小學教育已有六年了,從教學理論到教學方式方法的轉變也漸漸成形。在小學教育中,本人有幸加入了小學低段語文的教學行列,六年來在教學方面也積累了一些經驗,現(xiàn)就筆者在識字、寫字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經驗與大家分享。
低年級孩子天性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在教學中要靈活把握,多動作、多游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生字,在游戲中學字詞,在合作中發(fā)展語言能力。在以下三個方面筆者的感受最深: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主動識字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開展多樣的識字方法,力爭寓教于樂,興趣盎然。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如:“摘蘋果”的識字游戲,孩子為了快速識字,摘走“蘋果”,我在識字最快小組中推選一名學生到講臺上做代表,讀對了,再帶領大家讀兩遍后組詞或說話。這樣,同學就很快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同學們把“蘋果”一個一個摘走后,看哪組摘得多就獲勝。再如:“猜字謎、編字謎”的識字游戲,教師根據(jù)字的形態(tài)結構編字謎,做好生字卡片,激勵孩子們開動腦筋,猜中的孩子在講桌上找到那張生字卡片,大聲讀出來,讀對了再帶著大家讀,這個學生再指定其他學生擴詞語、或說話、或編字謎。在“看誰最棒”的活動中,孩子們更是爭先恐后,生怕自己落在了后面。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孩子們人人興趣濃厚,個個參與其中,個個主動識字。當看到自己和同學合作品嘗到了成功后,孩子們都非常高興,還期待著在下一次識新字的學習中大顯身手,日積月累他們自己也創(chuàng)新了一些好的識字方法,認識的生字越來越多了。通常,只要我一到教室,孩子們就會圍著我把他們認識的字讀給我聽。
二 明確要求,學習方法,培養(yǎng)識字興趣
傳統(tǒng)識字教學中的“四會”(會讀、會寫、會理解、會運用),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教學時不再是齊頭并進,而是考慮到小學生認知、記憶的特點,減少學習難度,增加學習梯度,分進合擊。教師根據(jù)新教材的特點,努力激發(fā)學生識字學字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如:引導學生歸納識字方法,不但能讓學生掌握一些識字技巧,還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辨別多音字和辨字組詞,能讓孩子們體會到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運用多種方法(直觀演示法、游戲法、比賽法)讓學生識字。在教學中考慮到兒童的認知特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及自我追求的精神至關重要,這樣才能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求取更大的產出。同時,我認為識字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非常贊同“識寫分流,多識少寫”的做法,因為寫字比識字難得多,但不會寫字并不阻礙閱讀。而大量識字能讓學生大量閱讀,能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三 重視寫字教學,加強文化熏陶
我認為,教給學生寫字的過程也是認識民族文化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注意寫字不應該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如果教師只注重寫字的數(shù)量,而不注重質量,讓學生機械抄寫,就會消磨掉學生的寫字的興趣。教學中我們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用心地去寫,寫對、寫好、寫漂亮。不僅要學會寫字,還要學會欣賞和正確的評價,更重要的是還要培養(yǎng)學生寫字的正確姿勢和寫字習慣,不僅要把字的筆畫、筆順寫對,而把字的間架結構寫漂亮是更高的要求,這樣要求更能讓學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熏陶、藝術的感染。漢字的書寫對于語文學習是至關重要的,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識字和寫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好識字、寫字,對于打好學生語文基礎,培養(yǎng)好語文素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