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它有很強的思想性和實踐性。通過語文教學,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審美等教育。但是,要上出一堂能夠吸引學生的語文課并非一件易事。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往往方法單調(diào),缺乏一定教學手段的語文課是很難吸引學生一節(jié)課的。因此,只有教學手段多樣化,輕松豐富有趣的語文課才能深入學生心中,使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給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給教學注入了無限的生機。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變“一言堂”為“群言堂”。以往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教師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教師只要像“看”羊似的領導他們按照一定的路徑走就可以了。而新課程卻要求教師主動走下講臺,和學生一起探究,一起思考,一起評判,做學生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把精彩的一面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交流,樂于參與。
語文課是以深刻的思想、生動的內(nèi)容形象地反映著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諦,贊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它往往以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思想,陶冶著孩子的情操,凈化著孩子的心靈。作為新課改的教師,只有把語文課上精彩,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怎樣上出精彩的語文課呢?下面本人就《觀潮》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學伊始,我充分引用名人的詩句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薄昂C胬做?,江心瀑布橫”;“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边@些優(yōu)美的詩句都是對錢塘江大潮的詠贊?!巴瑢W們,你還能吟誦哪些關于錢塘潮的詩句?了解哪些關于錢塘江的資料?請你為大家展示一下吧!”話音剛落,立刻激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每個人都躍躍欲試,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我抓住這一時機,給他們充分的展示機會。此時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師的情緒高漲,整個課堂沉浸在愉悅的氛圍中。教師要讓語文教育回歸生活,把生命經(jīng)驗帶入語文課堂。當文學作品與日常生活相連接,經(jīng)典文本便不再只是難解的文字,而是化為一幕幕靈動的生活場景。因此,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
二 教學內(nèi)容要處理得當
《觀潮》一課篇幅適中,如果面面俱到地講不但浪費時間,而且容易讓學生感受不到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起不到突現(xiàn)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處理好教材內(nèi)容,學生在讀通、讀懂教材的基礎上,去決定內(nèi)容的取舍詳略,因為本課的重點是潮來時的雄偉氣勢,所以對能夠突出這一主題的段落做了重點處理:(1)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找出錢塘江大潮來時所發(fā)生的變化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其寫作順序如何等,初步感受大潮的微妙變化;(2)引導學生指出課文高潮部分,討論、交流,使學生更細致地體會雄偉壯觀的錢塘江大潮的神奇變化。而文章的其他部分則放手讓學生自學,這樣才能很好地做到輕重得當,重點突出。
三 教學方法需靈活多變
《觀潮》這篇課文,描述了宏偉氣勢的大潮,表現(xiàn)了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用什么方法讓這種愛在學生的心中越發(fā)越深厚呢?為此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看”、“讀”、“悟”。(1)“看”,資料顯示讓學生身臨其境,留下美好的印象,從而達到過而不忘的境界。(2)“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加倍激發(fā)讀文的興趣,再次使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展現(xiàn)在眼前。(3)“悟”,是在觀圖與閱讀相結(jié)合的基礎上,感悟祖國山河的美好,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這種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在學生的心中越來越深厚。
四 教學語言要生動優(yōu)美
最熟悉的總是最親切的,親切就可能產(chǎn)生最好的作品。學生看不到生活里的繁華盛景,自然描述不出美麗的天光云影“語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東西,教師語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是一篇激情文章。作為教師,如何用語言來打動學生這一點非常關鍵。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以導游和游客的身份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一直滿懷激情投入其中,用生動、優(yōu)美、豪壯的語言打動學生,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五 教學思想應春風化雨
語文課是靈動的詩篇,語文隨知識傳授、能力的訓練必然有著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激蕩。因此,語文課要集語言、認識、情感、人文的培養(yǎng)于一體,由平面變成立體,讓學生在充分把握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一想、談一談,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語文課要突出語文教學自身的特點,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讓學生通過語文實踐,在把握語文這一最為重要交際工具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要重視語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教師要在關注文本價值取向的同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獨特體驗。
語文課是扎扎實實的實踐課,要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文本,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過程中,掌握學習、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要充分考慮漢語言文字自身的特點,關注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教學對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影響。
語文課要做到有人、有本、有情、有智;要鼓勵學生積極投身語文實踐,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引領學生親近文本,走進文本,在高情感、高智慧的語文活動中,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發(fā)展他們的思維。
當然,這只是我在《觀潮》一課教學中的幾點粗淺的體會??傊谡Z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必須真正領悟教材,并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人生感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努力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妙語連珠的講解、別開生面的提問、精品警策的點撥、機智幽默的旁逸、開闔自如的遷移,使語文課更加精彩。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