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品德教育素材,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素材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這不但對學生學習數學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對學生的發(fā)展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品德教育 滲透 數學 磨煉意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171-01
品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學校教育,一個人的思想品德觀念的形成和提高離不開教育。為了更好地完成品德教育目標,教師必須把品德教育滲透于每門課、每節(jié)課。雖然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成的一門學科,但是數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品德教育素材,只要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有意識、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傳授品德教育,就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點對待數學,解決數學疑難問題
當一道數學題擺在學生面前時,教師要求學生想方設法解出來,解題時要求學生先審題和分析題型,在這一過程中就能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審題時要求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分析題型時要以實事為根據,全面考慮,即使一時出現難以解決的題,鼓勵學生不灰心,應做到不急不躁,堅定必能解出結果的信心,這好比是我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的一個小小的障礙,最終還是突破并解決了,取得了今天可歌可泣的成績。例如推導幾何體計算公式時,可不失時機地對學生滲透品德教育。我國古代數學家對幾何體的研究在《九章算術》中有極出色的成果,在實際生活中的水利建設、房屋營造、土方計算以及糧囤、容積計算的實際問題中得以應用。這樣適當地、有機地進行穿插講授,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為祖國繁榮富強而發(fā)奮學習的動機,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提高了數學教學的質量。
二 教師在課堂傳授數學概念和公式的過程中,根據內容的變化滲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學數學知識點中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剖析內容間的關系與內在聯(lián)系的例子隨處可見。如棱柱、棱臺的內容各異,側面積公式也不同,除了看到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外,還應看到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在棱臺上底面逐漸擴大到和下底面相等時,就轉化為了棱柱,從變化觀點來看,棱柱是一種特殊的棱臺,于是它們之間得到了辯證統(tǒng)一,也可通過“數的概念的發(fā)展”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數的概念的每一步發(fā)展都是生產實踐和科學發(fā)展的需要,以此來滲透“認識來自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使學生知道事物總是變化的、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深刻的掌握數學知識,而且更進一步認識到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普遍聯(lián)系、相互轉化的,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能力,優(yōu)化了學生心理品質,在教師的熏陶和社會的影響下,辯證唯物主義悄悄地注入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yǎng)了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遠大志向,為祖國的進步和繁榮富強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三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多渠道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介紹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革命傳統(tǒng)和古今名人、專家、學者的優(yōu)秀事跡、創(chuàng)業(yè)精神、科學成就以及他們對祖國、人民作出的重大貢獻;通過家鄉(xiāng)、學校的歷史淵源及變遷、變化,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愛家鄉(xiāng)、愛學校、愛班級的集體榮譽感,以及上升為對祖國、人民的熱愛,也可以請公安民警來班級做當地治安情況分析,或請校外人員及優(yōu)秀退休教師、有專長的工作人員來輔導有關知識;還可以利用墻報、板報、學習園地、校廣播臺定期刊登、播報學生的優(yōu)秀事跡或優(yōu)秀作文、日記、先進表現,讓青少年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視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 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正確實施有效可行的品德意志的磨煉
青少年學生喜歡進行課外活動,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身體狀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品德意志磨煉方式和方案,在方案中選擇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磨煉意志;也可以充分發(fā)揮輿論導向的作用,利用媒體在校內定時的宣傳表現堅強意識的先進事跡;重視環(huán)境氛圍的教育作用,努力營造教育專欄,展示戰(zhàn)勝困難的事跡圖片,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氛圍內得到高質量的意志磨煉教育。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