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人的獨立能力,是現代教育研究和實踐的一個重大課題。人的獨立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培養(yǎng)和鍛煉出來的,小班幼兒的年齡大都3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幼兒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都想用自己的雙手去探索世界,滿足自己的欲望。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獨立能力,對于他們將來獨立走向社會、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獨立能力 人生價值 社會價值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137-02
培養(yǎng)人的獨立能力,是現代教育研究和實踐的一個重大課題。人的獨立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培養(yǎng)和鍛煉出來的。小班幼兒的年齡大都3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幼兒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都想用自己的雙手去探索世界,滿足自己的欲望。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獨立能力,對于他們將來獨立走向社會、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得到了大人們的萬千寵愛。有些父母寧可自己歷盡磨難也不忍心讓孩子吃一點點苦、受一點點委屈,總要千方百計地為孩子包辦一切。因此,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普遍缺乏獨立能力。在離開大人的時候顯得驚慌失措,沒有主張,不能處理好身邊的人和事。今天的孩子是21世紀的主人,在充滿競爭和快節(jié)奏的現代社會,要求每一位社會成員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僅有聰明的頭腦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獨立性、自制力、堅韌性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如何抓住小班幼兒成長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能力,使幼兒更好地生存呢?本人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些體會和做法。
一 珍惜幼兒的自我獨立意向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孩子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的支持時,孩子就會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tài)度。 孩子在兩歲時,就有了自己進餐、喝水、穿衣服的愿望和能力,在三歲時就可以獨立進餐、穿衣服。在生活中,我們要少包辦多指導,讓幼兒多動手,鼓勵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 為幼兒創(chuàng)造自我獨立的條件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是一項長期、繁瑣、細致的工作。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從一件件小事中培養(yǎng)起幼兒的獨立能力。幼兒期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真正讓幼兒做到:“好習慣,早養(yǎng)成,益終身”。
孩子上幼兒園時,將寶寶送到園門口,可以讓孩子自己背書包去找老師,入園是小班幼兒離開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大部分幼兒都會產生焦慮與不安,而當幼兒熟悉了園里的環(huán)境,就能夠獨自背書包入園,這樣會緩解幼兒緊張的情緒,幼兒也能嘗試到獨立入園的樂趣,將自己處于主動的狀態(tài),一天的情緒會更積極。如,我班的靜恬小朋友,她是一個較為內向文靜的小女孩。平時做事情都較被動,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來幼兒園也是媽媽背著進班,見了老師打招呼也是“蚊子”似的聲音。經過與她媽媽的一次長談,發(fā)現她早上來園在家常鬧情緒,但是來幼兒園看到了老師,卻表現出很乖的樣子。這是一個在意老師的看法、需要老師關注的孩子。于是,我決定從培養(yǎng)她獨立進園來提高她做事的積極性。我對她說:“恬恬,明天自己背書包進園好嗎?”她點頭答應了。第二天,果然,恬恬自己背著書包進園了。我見到她,給了她熱情的擁抱,興奮地對小朋友說:“哇!恬恬真棒!可以自己背書包來園了!”在表揚聲中,恬恬那一天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回答問題主動了,做事情更積極了。在恬恬的帶動下、老師的鼓勵下,我班大部分幼兒都能獨自背書包入園,整個氣氛都變得活躍而有生氣,主動的情緒帶動了一天的活動。正是因為獨自入園,給小朋友帶來了自豪的感受,激發(fā)了幼兒來園的興趣。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女兒3歲時,和我去超市,我會讓她挑一件喜歡的小商品,我就在交費處等她。記得有一次,她要買雪糕,我讓她自己進去找,她找到了冰柜,卻推不開冰柜門,她嘗試了幾次,仍然不行,最后她找來了服務員,拿到了想要買的雪糕。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整件事情她能自己想辦法尋求幫助,從而解決了問題,培養(yǎng)了她獨立思考的能力。5歲時她能獨自幫我到樓下的藥店買我指定的藥,也能獨自拿鞋子去拉線,還能獨自到樓下公園玩,主動積極地交朋友,每次玩完后,都會跟我說交了哪些朋友、玩了哪些游戲,這不僅鍛煉她的膽量還提高了她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 強化家園要求及評價的一致性
幼兒園和家庭都是孩子成長的場所,教育要求的一致性至關重要。因此,在幼兒園,老師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家長不要替孩子做。要反復強化,形成鞏固聯系,只有孩子在園在家的行為習慣一致,得到了統一的評價標準,才能促進其形成獨立的能力。如我班的多多小朋友,在家是三代同堂,在家人心里如掌上明珠,放在手上怕摔了,放在嘴里又怕融了,什么事情都做得無微不至,導致多多在班上的表現是適應能力差、依賴性強、做事情很被動。當其他小朋友搬椅子找位置坐時,他常是搬著椅子站在那里,不知如何去找位置。當小朋友拿杯喝水時,他也是在那眼巴巴地等著老師把水端到嘴邊。為何個別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歸根到底是家長包辦太多,沒能好好地配合老師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yǎng)。在幼兒園老師要求小朋友獨立進餐、獨自睡覺,可是聽多多的家長反映:多多在家,爺爺還背著入睡,就連餐前洗手也是抱著去洗,根本就沒有給多多鍛煉的機會。幼兒園是孩子離開家長最好的鍛煉的地方,如果家長沒能放手讓孩子獨立,沒能好好地配合幼兒園的教育,那你的孩子將輸在起跑線上。
現在,我所帶的幼兒是小班第一學期,他們都能自己進餐、自己穿鞋、自己疊毛巾被、自己上洗手間?;叵胨麄儎傔M園時,大部分幼兒依賴性強,未能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通過強化訓練、逐步誘導以及家長的配合,終于取得了今天的進步。所以,我們不要認為孩子小,什么事情都幫孩子完成,這樣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多少例子顯示:家長給大學生陪讀,只要孩子讀好書就行。這造就了孩子只會讀死書,生活不能自理。試想,這樣的大學生,出了社會,離開父母,還能生存得好嗎?連自己都不能管理好的人,用人單位還會相信他能做好工作嗎?
總之,獨立能力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孩子具有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擁有較強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應對時代的挑戰(zhàn)。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