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模因在新聞標題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模因的復制、傳播也為豐富新聞標題的語言提供了一種快捷的方式。依據(jù)模因論,本文旨在分析新聞標題的基因型及表現(xiàn)型模因,以對語言研究尤其是新聞中的標題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關鍵詞】新聞標題 模因 語言模因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068-02
一 引言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新聞標題是新聞內容的集中體現(xiàn)和高度概括,但同時又表達新聞作者的評價和判斷。它是新聞的文眼,好的新聞標題對新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此外標題又好似新聞的廣告,好的新聞標題能激發(fā)讀者的好奇心,激起讀者閱讀新聞的欲望。所以各大新聞媒體,尤其是新聞工作者想盡各種辦法在新聞標題上下工夫來吸引讀者。許多專家學者都對新聞標題進行了比較廣泛深入的研究,但現(xiàn)有的對新聞標題的研究大多是從修辭學的角度,很少有結合語言學理論解釋詞語在新聞標題中的作用。因此,本文試圖從模因論視角分析新聞標題的語言特點,以期對語言的研究,尤其是對新聞標題語言特點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二 模因與語言模因
模因一詞最早是由新達爾文主義的倡導者,英國著名科學家、動物學家Richard Dawkins在其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提到的。它是基于基因一詞仿造來的。牛津英語詞典對模因的解釋是: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播。美國韋氏詞典解釋為:在文化領域內人與人之間相互散播開來的思想、行為、格調或習慣。基因是通過遺傳而繁衍的,但模因是通過模仿而傳播的。模因是文化信息單位,作為文化傳播單位,模因的表現(xiàn)形式很多,像“音樂曲調、思想觀念、諺語、服裝樣式、房屋建筑樣式、鏈式信件和電子郵件病毒、宗教”等等,只要傳播開來就是各種各樣的模因。所以,任何一個信息,只要它能夠通過模仿而得以復制、傳播,它就可以稱為模因了。
語言模因是模因的語言表達形式,是人類語言和思想傳播的基本模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除了可以依賴眼神、位置、體態(tài)語外,最可靠的還是通過語言進行交流,傳遞思想。語言模因一方面可以通過上一代傳至下一代這種縱向的方式進行傳遞,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同一代人之間將一個觀念或行為從一個人傳向另一個人,然后再傳向第三個人,即橫向傳遞的方式。
三 新聞標題語模因的種類
語言模因的復制并不意味著復制其內容和形式,而是在復制的過程中遇見不同的語境會出現(xiàn)不同的模因復合體,語言模因復制和傳播的類型主要有兩種方式:基因型的和表現(xiàn)型的,前者指“內容相同形式各異”,后者指“形式相同內容各異”。
1.基因型的新聞標題語模因
基因型模因是指一些新聞標題中完全套用詩詞、名言、習語、電影或電視劇片名、暢銷書名、流行歌曲名等,未做任何改變。
(1)相同的信息直接傳遞。這里指相同的話,不改變信息內容,但用在不同的新聞標題中。也就是說采用直接引用的方式復制、傳遞模因。
比如詩詞的使用,我們知道詩詞是前人留下的佳句,也是文學中的精華所在。其情感、哲理僅以幾個字表達,但卻余味無窮。在新聞標題中若能恰當?shù)剡\用,便會起到引人注意、心為神動、遐想連篇的效果。
(2)相同的信息以異型傳遞。指有相同內容的語言模因,用于不同用途的新聞標題。也就是說,不同的作者采用相同的語言模因作為其新聞的標題。
例1,“植物人”7天“復活”(1994年4月5號《解放日報》)
例2,“植物人”靠治療七天復活(1994年4月5號《光明日報》)
這兩個新聞是報道同一個事件,出現(xiàn)差異是作者視角的側重點不同,即相同內容的語言模因用在不同的新聞,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看出,例1關注的是植物人復活的時間、康復等信息,而例2則側重植物人康復的方式,重在突出醫(yī)療的重要性。
2.表現(xiàn)型的新聞標題語模因
表現(xiàn)型的語言模因,指的是根據(jù)不同的語境與需要,把原有的語言或者語言成分進行靈活的變動,表達出不同的內容。他們內容不同,但形式相近或者根本相同。比如很多新聞作者把古典詩詞、名人名言、成語、習語用于新聞標題中,但他們大多難以滿足讀者的需求,以及變化中的時代需求,也就是不能與時俱進。所以對他們進行改變,增強讀者的認同感。
(1)同音異義橫向嫁接。同音異義橫向嫁接是指語言模因保留原來的結構,利用同音字、詞對固有的詩詞、諺語、流行歌曲名、暢銷書名等進行諧音換字,在盡量保持原來讀音的情況下,用一個更貼近讀者的詞來替換它。
例3,兩個“良子”商標結“梁子”(2006年7月31日《北京青年報》)
這則新聞報道的是北京臺聯(lián)合良子保健技術有限公司把粵港良子健身有限公司告到法院的事,“良子”是商標名稱,“梁子”則是“過節(jié)兒”“仇怨”的意思?!傲甲印焙汀傲鹤印边@兩個詞語語音相同,但意義卻截然不同, 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同構異義橫向嫁接。所謂同構異義是指在一些原有的比較固定的語言框架上換上新的詞或者調換某些詞的位置,對耳熟能詳?shù)脑蜕晕⒓右愿膭?。大多?shù)詞語構成簡單,通俗易懂,此外,由于該種語言框架常以朗朗上口的大眾化口語形式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因此易于傳播。新聞標題捆綁到這樣的詞眼上,使人一目了然,容易接受。
(3)同型聯(lián)想嫁接。這類語言形式?jīng)]有變化,但由于運用于不同的語境而產(chǎn)生不同的意義聯(lián)想。其實質就是拋開原來詞語的常用意義,而賦予其新的內容。
例4,不堪家長窗外監(jiān)督教室窗戶“抹黑”(《楚天都市報》2003年7月22日)
這里“抹黑”本來的意思是“涂抹黑色,比喻丑化”。在這條新聞中,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由于家長在窗外監(jiān)督學生干擾教學,將教室的窗戶涂抹成黑色。在此例中,放棄了本來已普遍使用的比喻義,而改用本義。
四 語言模因傳播的周期與新聞標題
基因傳播是代與代之間的縱向傳播,與基因傳播不同,語言模因一方面可以上一代傳至下一代這種縱向的方式進行傳遞,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同一代人之間傳播一個觀念的橫向的方式。
模因在傳輸階段是編碼于媒介中的,當宿主對模因解碼時,模因變得活躍起來并傳染宿主,使其成為新的宿主。新聞標題語言的模因在編碼到解碼的過程中,會有許多新的宿主,但只有極少部分可以被大眾所接受,這也就是為什么有很多新聞標題深受讀者歡迎、廣泛流傳的原因。
五 結論
模因論的提出是從一個新的語言視角解釋語用現(xiàn)象。新聞標題中的模因,傳播能力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容易被人記住。語言模因能夠通過人的認知能力和經(jīng)驗重新組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詞匯,進而形成新的句子、段落,經(jīng)過模仿,復制構成人與語言的互動,了解模因論為我們今后的語言研究提供了幫助。
參考文獻
[1]陳琳霞.語言模因現(xiàn)象探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2):108~114
[2]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54~64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