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缺點、毛病較多,心理特殊,不那么可愛,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用愛的春雨去滋潤他們的心田,讓他們在愛中自尊,在愛中自信,在愛中自強,創(chuàng)作出人生自勵自強的奮進之歌!因為愛不僅是一種信任、一種尊重、一種鞭策、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方法,讓我們共同創(chuàng)造無私真摯的愛的氛圍,讓祖國的新一代在溫馨、幸福的愛的暖流中茁壯成長。
一、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心
我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自尊,他曾經的錯誤至少是他的隱私。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保護孩子的自尊,也有必要保護孩子的隱私。我記得有一篇文章中講到:一位小學生不慎拉到褲子里,可是,老師去處理時,小男孩卻高仰著頭,死活不承認。為了保護這個小男孩的自尊,老師編了“你媽媽叫你下課后趕緊回家”的謊言,使那個小男孩擺脫了尷尬。我覺得,這位老師,不僅具有隨機應變的靈動,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一顆愛心,是他的愛心促使他關注一個小男孩的自尊。孩子是獨立的活生生的人,不是被物化的對象。在他們學習成績退步之后,大都對這一現(xiàn)象有一定的認識,只是他們缺乏立刻改正的條件,作為教師,我們要和他們平等交流,傾心交談。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后進生的陰影里走出來,沒有負擔地走在明朗的陽光下。對于那些敏感的心靈,少一份刺激,就少一份傷害;多一份關愛,就多一束心靈陽光。多一份愛心的呵護,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的自尊,才會成為引領他們健康成長的動力。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在擔任一所少年勞教學校的校長時,就曾當著那些曾經有過不同的劣跡的學生的面焚毀了他們的檔案。他不動聲色地抹去了孩子們身后那七歪八扭的腳印,然后將一顆愛心延展成尊貴的紅毯,任由那幸福的丟棄了履歷的腳踏上來,走出一條無憾的人生之路。
二、增強后進生的自信心
在關心幫助后進生的過程中,要努力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優(yōu)點,以表揚為主。要注意發(fā)揮集體的作用來關心和幫助后進生。后進生同樣是班集體的一員,要發(fā)動同學們都來關心幫助后進生,讓他們跟上集體,別掉隊。要充分發(fā)揮班干部在集體的骨干核心作用,組成手拉手互幫互學小組,在學習、生活上關心幫助后進生。在課堂上如果后進生答得出色,那么全班同學給以熱烈的掌聲,將會使他終生難忘,也將會是他學習道路上的新起點。后進生是有優(yōu)點的,這就需要我們仔細認真地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優(yōu)點,然后以表揚為主,引導他們努力進步。如果我們注意表揚他們,就會讓他們感到老師是公平的,有助于他們全面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從而增強自信心,鼓起上進的勇氣。以表揚為主,還可以使后進生感到溫暖,從感情上與老師親近起來,這是后進生接受教育的一個重要心理條件。沒有這個條件,老師講得再正確,他也很難聽進去,因而很難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以表揚為主,還可以通過遷移的作用,促進后進生多方面的進步。
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只要他們略有進步,哪怕是一丁點,教師都應誠懇地鼓勵和支持。而在他們不自覺地犯下一些毛病時,也決不能挖苦、諷刺、謾罵,更不能大打出手,而應盡量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培養(yǎng)起他們的自信心。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他們閃光的一面,比如一些文化成績不好的學生,特別喜歡文體活動,活潑好動,充滿生氣,形象自然可愛,這樣的孩子需引導他們充分發(fā)展文體“天賦”,但是要讓他們明白,要真正成為文體人才,必須學好文化基礎知識,因為這是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更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又如一些學生,雖然調皮搗蛋,好惹事生非,但勞動積極,服務熱心,這些優(yōu)點值得我們贊揚,但應該讓他們明白,如果不遵紀守法,就會毀了一生。對他們,要多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是非不分,黑白顛倒的惡果,清楚自己應怎么做人才符合社會道德準則,把聰明的才智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正道上來。這樣,當他們認清了自我,明確了自身發(fā)展的方向,必然自信倍增,轉變是可能的。
三、讓后進生在愛中自強
任何教育都伴隨著感情。真誠是打動人心的最有力的情感力量。在與后進生接觸時,要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是在關心他、愛護他。后進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是較長時間形成的,不能指望一兩次談心就能改正過來。對他們的要求要適當,不要過高。形象地說,給后進生的進步的階梯其間隔要小一些,讓他們的進步過程容易一些。一般來說,學生都喜歡表揚,后進生也不例外,如果我們能認真地挖掘他們潛在的閃光點,并注意表揚他們,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會使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懷和鼓勵,從而有助于他們全面的認識自己,正確地對待自己,增強自信心?!秾W習的革命》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轉變后進生的后續(xù)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當后進生追上了隊伍,我們作為教師不僅應該在每一天陪著他們成長,還應該讓他們學會自強,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單位 福建省晉江市永和鎮(zhèn)啟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