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是學習語文的源泉。語文教學一定要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進行作文教學時不能拘泥于課本和教學計劃,不要只是教學生如何謀篇布局,而要善于抓住有利契機,從引導(dǎo)學生觀察生活與描述生活出發(f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觀察、思考、記敘和描寫的習慣,從而使學生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鮮活的素材和體驗,最終寫出好文章。
關(guān)鍵詞:語文與生活;實踐的綜合性;開放資源;拓展空間;引導(dǎo)
2011年初開學沒兩天又下了一場春雪。我來到班上準備上課,班長喊“起立”,同學們一起站了起來,師生互相問好。這時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同學眼睛還盯著窗外。是啊,現(xiàn)在的孩子已難得看見這么美麗的雪花了。像今天這樣,不下雨只密密麻麻飄雪花的景象在我們南京,至少對這些孩子來說也算是美麗的奇觀了。于是我決定臨時改變原來的教學計劃,讓他們觀察窗外的雪景。當同學們知道他們可以看雪時,都忍不住歡呼起來。他們紛紛跑到窗口或走廊上,有的伸出手去接雪,想看看雪花究竟是什么形狀的;有的仰起臉來讓雪花飄落在自己臉上,想感受一下雪的溫度;有的甚至還伸出舌頭嘗一嘗它的味道;還有的興奮地跑來跑去,把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和同學。過了一會兒,我想光這樣看肯定不行,得要指導(dǎo)。于是我要求他們按從上到下的順序來觀察。
首先觀察天空,說說天空是怎樣的。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天陰沉沉的”,有的說“天空灰蒙蒙的,上面滿是云”。他想說“滿是烏云”,又覺得不恰當,這時我及時地告訴大家這種灰色的云叫“陰云”,也可直接說成“天空布滿灰色的云”,但同一句話中,前后用字不要重復(fù),前面說“天陰沉沉的”,后面就不要再用“陰”字了。同學們又說:“天陰沉沉的,空中布滿了灰色的云層”;有的說:“天又陰又冷,還刮著猛烈的風”;還有的說:“早晨起來,我看到天灰蒙蒙的,上面布滿了陰云,還不時有小雪花從天空飄落下來”。
我又啟發(fā):“雪花像什么,又是怎樣飄落下來的呢?大家注意觀察并加以想象。”稍后同學們就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有的說:“雪花像是老天爺?shù)念^皮屑”。我說:“確實有點像,但雪花那么美,把它比喻成臟臟的頭皮屑就不美了。再看看,再想想。”這時有的同學說:“雪花像面粉紛紛揚揚飄落下來”;有的說:“雪花像一個個小傘兵從天而降”;還有的說:“雪花像一個個小仙女飄然而下”;還有的說:“雪花像一個個白色的小精靈在空中飛舞……”說得真是太好了!雪越下越大,像鵝毛,繼而像棉絮一團團的往下墜落。這時有的同學說:“這些雪花好像在玩滑滑梯,他們順著一條條我們看不見的線在往下滑。”這些想象都很新穎有趣,比喻也很恰當。我感到同學們的文思如泉水一般汩汩涌出。
我讓他們再觀察一下周圍的景色,然后說一說。他們有的說:“校園東面圍墻外面的小汽車車頂上堆了一層厚厚的雪,就像涂了一層厚厚的奶油,開動時就像一個移動的大奶油蛋糕!”我看了一下,還真像!有的說:“對面二樓樓頂(我們在五樓)上積滿了厚厚的白雪,好像鋪了一床厚厚的鴨絨被”;還有個同學說:“花草樹木仿佛都一下子老了?!蔽毅蹲×?,看了看窗外又明白了:因為它們現(xiàn)在都“滿頭白發(fā)”了呀!真是太有想象力了!我覺得同學們說得真是太精彩了!
更讓我驚喜的是,我沒想到孩子們對這場雪會有這么多的認識與體會。
漸漸的雪下小了,不再那么密,不再那么急,又變成了輕歌曼舞,那些消失的景物又出現(xiàn)了!真是一場奇妙的雪呀!
反思:
一場奇妙的雪,造就了一堂令師生都異常興奮的課。我想這堂課不僅令我難忘,也令學生難忘,這從學生的小作文里也有所體現(xiàn)。學生李文萱在作文中寫道:“真沒想到,春天了還會下雪。雪花像一個個白色的小精靈在空中飛舞,又像一個個小傘兵從天而降。它們一會兒像鵝毛紛紛飄落,一會兒又像棉絮一團團地墜落。不一會兒地上就白了,仿佛鋪了一床雪白的棉被;小汽車上也堆了一層厚厚的雪,仿佛涂了一層厚厚的奶油;樹木都披上了潔白的“婚紗”,變得更漂亮了!遠處的樓房時隱時現(xiàn),仿佛在和我們捉迷藏。下課了,同學們紛紛跑出教室打雪仗,堆雪人,歡樂的笑聲在校園上空回蕩……”
上完這堂課,我一直在想,我們的語文課該怎么上,特別是作文課該怎么上。我想起了“生活即語文,社會即課堂”這句話。我覺得語文教學一定要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聯(lián)系,并為其生活和學習服務(wù),充分體現(xiàn)它的工具性;反過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能為他們的語文學習提供很好的情境和素材。古人云:“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边@句話就很好地闡述了語文與生活的關(guān)系。生活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源泉。宋代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詩句也告訴我們,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所以古人始終強調(diào)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弊x萬卷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和語匯;行萬里路,更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充實我們的生活經(jīng)歷、人生體驗。美國教育家華特也曾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陸游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备菑娬{(diào)了生活實踐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著名特級教師朱敬本說:“語文實踐的綜合性,要求教師轉(zhuǎn)變教學觀念,走大語文教育之路,特別是重視開放語文資源,拓展學生的語文實踐的空間,增加實際運用語文的機會”。作文教學更是如此。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所有事件都可以成為學生作文的素材。它們是那么直觀、那么生動鮮明地呈現(xiàn)于學生的眼前,可是很多學生卻視而不見。因為他們沒有養(yǎng)成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記錄生活的習慣。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觀察與記錄生活,并幫助他們養(yǎng)成習慣。中國有句古話,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是再手巧的媳婦沒米也煮不出飯來。同樣道理,沒有生活體驗又怎能寫出好文章呢?所以,《語文課程標準》里也規(guī)定:“寫作教學應(yīng)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yīng)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所以,我們老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不要拘泥于課本和教學計劃,不要只是教學生如何謀篇布局,而應(yīng)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角度出發(fā),要善于抓住有利契機,相機引導(dǎo)學生觀察生活,描述生活,幫助學生養(yǎng)成觀察、思考、記敘和描寫的習慣。教會了學生觀察生活,學生有了鮮活的素材和體驗,何愁寫不出好文章?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