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經意間,自己在審計這個行業(yè)中走過了近七年時光,記得2004年來到南豐縣審計局時,我還是一個懵懂且略帶羞澀大學生,來局里報到那天,主任帶我熟悉了局里的環(huán)境,局領導及同志們親切的笑容完全打消了我初謀工作的恐懼,就這樣,我成了南豐縣審計戰(zhàn)線的一名新兵。
當年9月,我們與來自各兄弟單位的其他一百多名同志參加了南京審計學院為期三個月初任審計人員培訓班。審計教授、署各專業(yè)司領導、審計業(yè)務骨干、專職培訓干部分別給我們上課,使我們對國家審計有了第一手的認識,對審計的業(yè)務職能范圍有了清晰的了解,對審計業(yè)務有了生動而具體的印象,對審計有了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培訓時間已經算是很漫長了,課程安排又緊,再加上計算機課程相對比較枯燥,學習起來的確很累。但是我們互相鼓勁,使參訓的每個人都保持了較高的學習勁頭,從未懈怠。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實在的收獲,我們不僅學會了較系統的計算機理論和操作技能,還初步掌握了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審計方式和方法。
學習回來上班的第二天,恰逢下鄉(xiāng)審計,12月的天氣冰冷難耐,鄉(xiāng)里的條件很是艱苦,寒風嗖嗖的從破舊的門縫里鉆進來,不滿10平方米的屋子堆滿了賬簿和憑證,審計組的老同志扎在賬堆里一工作就是半天,兩只手凍僵了,字都寫得歪歪扭扭,然而他們的眼里只有那一本本賬,一張張憑證,那種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對我影響至今,那種對工作的熱忱,使我異常感動。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審計“門外漢”,一張簡單的資產負債表都能像攔路虎一樣擋在我的面前,是審計組的老同志們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審計,怎樣去審計,是他們?yōu)槲夜蠢粘鲆环利惖膶徲媹D像,漸漸的,憑證對于我不再陌生,賬本對于我不再神秘,賬務處理對于我也不再那么深不可測。慢慢的我發(fā)現我喜歡上了審計,喜歡那種充實緊湊的工作,當看到一個個違規(guī)問題被查處時,我歡喜異常;當看到腐蝕國家的一個個蛀蟲被挖出時,我激動不已;當看到一個個審計項目圓滿完成時,我欣慰萬分。
審計,是國家財產的“看門狗”。1998年,李金華審計長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引用德國前審計長扎威爾伯格的這句話來闡釋審計的職能。的確,這話不是那么中聽,可能會遭到某些人的曲解,還可能有些審計干部自己也不大喜歡,但卻實實在在,話雖俗理兒卻真。
在普通百姓家,看門狗的職責是什么?就是防賊,遇到異常情況給主人報個信兒,保護家庭財產的安全;那么,審計作為國家財產的“看門狗”,其職責又是什么呢?就是要防住損害國家財產的“賊”,發(fā)現那些侵吞、挪用、貪污國家財產的“賊”理應狂吠不止,隨時向“主人”報警,便于“主人”采取防范措施,及時加以懲治,維護國家財產的安全和有效。比喻之貼切、精妙無不彰顯出審計長睿智的思考和貧苦百姓出身的本色。國事與家事,彼此相通,審計這只“看門狗”理應煉就如藏獒一樣的“看家”真功,端坐于國家財政的“門前”,忠實擔當起守護國家財產的大任,試看誰敢越雷池半步!
審計,是艱苦和清貧。干了審計,才真正知道什么叫苦,“工作辛苦、條件艱苦、生活清苦”,這是許多局外人難以想象的。查錯糾弊是我們的職責,求真務實是我們的使命,替祖國守好國庫,為經濟保駕護航,是我們殫精竭慮、一以貫之的目標。肩負著祖國的重托,承受著人民的期望,沉甸甸的責任使我們不敢有絲毫懈怠,當今社會,企業(yè)的管理方法、經營理念不斷推陳出新,被審計單位的作弊手段也日趨隱蔽,審計的難度大了,風險也大了。財會、金融、法律是我們必須涉獵的內容,寫作、微機、外語是我們必須掌握的技能。審計不是吃老本的職業(yè),形勢在發(fā)展,環(huán)境在改變,不學習將失去審計資格,多少個寒冬酷暑,我們在伏案苦讀;多少個清晨深夜,我們在探索鉆研,看看審計員額頭的皺紋與早生的白發(fā),就知道我們有多苦多累。即使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但為了能挖出經濟蛀蟲,斬斷伸向國有財產的黑手,我們還必須苦干。每天與枯燥的數字為伍、如山的賬簿為伴,仔細翻查、反復計算,單調至極、乏味至極,眼睛累花了,脖子累酸了,頸椎痛已經成了審計員的職業(yè)病。誠然,審計人是清貧的。他們可能為買不起一套住房而望“樓”興嘆;可能為無錢治愈老爹老娘的頑疾而一籌莫展;可能為籌集子女的學費而焦頭爛額;可能想給相濡與沫的愛人買件衣服而苦于囊中羞澀……他們也許會在工作中時常見到一包香煙重于一袋大米、一桌佳肴多于一月工資的情形,但他們絕不會接受任何企圖蒙混過關者的點滴“恩惠”,他們固守著內心的道德法則,他們也深知中國還有很多老百姓終年“面朝黃土背朝天”,過著比他們更為清貧的生活。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自憂,這是審計干部始終橫亙在自己面前的道德準繩,他們就這樣在審計路上執(zhí)固地走著!
審計,是“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也就誰都不得罪了”。李金華審計長的這句話道出了審計“得罪人”與“不得罪人”的辯證法,在國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審計干部在履行職責時坦然了許多。眾所周知,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得罪人”與“不得罪人”也是如此。審計干部經常要對財經領域各種違規(guī)違法行為進行披露和斗爭,這是審計的職責所系,這種嚴格執(zhí)法,鐵面無私,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得罪”了某些人,但其所作所為維護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擁護。人的生命并不華麗、并不喧囂,甚至有些痛苦,干審計,吃苦受累不說,還很得罪人,認識的、不認識的,能得罪的都得罪光了,甚至有人罵我們是狗。親人的埋怨、朋友的誤解,甚至有時遇到的阻力和威脅,不過是審計工作的一個個小插曲。
審計,是寂寞和孤單。這種寂寞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更多時候是不為人知、無人喝彩、不被理解反而誤解的寂寞。審計工作取得的成效越大,越難以得到被審計者的理解和喝彩。但是,他們仍然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為了不失去審計資格,多少個日夜,審計新兵伏案苦讀審計師教材和財會、金融、法律相關書籍;為了審計,他們有的身在病床依舊放不下工作;為了趕進度,他們節(jié)假日加班加點,有時還到被審單位調查取證,被審單位也陪著一起加班;為了審計,他們每天與賬簿、憑證為伴,眼睛花了、脖子酸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是,驀然回首,我們會發(fā)現自身的審計人生有一種特有的平實和坦然。因為,我們用激情和熱忱躬身實踐了嚴謹、細致、客觀、公正的要求,挑起了應有的重擔,履行了自己的職責,無愧于黨的期望,不辱于審計人的使命!面對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tài)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我們選擇了審計,普通而平凡,與寂寞和孤單同行。
審計,是酸楚和糾結。審計就是來“找茬的”,是來收錢的,是“最不受歡迎的人”,直到現在也還有很多人對審計工作有誤解,辛苦的付出,得不到足夠的理解,審計人心里有太多酸楚的往事。異地審計時,我們在外地一呆就是幾天甚至幾十天,出差成了家常便飯,而平時的業(yè)余時間我們又忙于學習充電,家里的事是一點也幫不上忙。疏忽了家人,怠慢了朋友,父母病了,我們不在身旁,兒女高考,我們沒法陪同,生活的重擔全部由愛人一人承擔。對于父母,我們盡的孝心太少太少;對于愛人和兒女,我們虧欠得太多太多??梢哉f,我們“不是好兒女”、“不是好父母”、“不是好丈夫”、“不是好妻子”,但我們卻可以堂堂正正地說:我們是真正的好審計人!
審計,是幸福和快樂。幸福和遺憾原是一體的兩面,快樂和痛苦則是形影相隨的兄弟,審計中最讓人欣慰的就是那沁人心脾的甜意,比山泉還要清澈,似蜜糖那般甘甜。當所學的知識得以在工作中熟練運用的時候;當千辛萬苦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的時候;當我們的努力促進了企業(yè)增收節(jié)支、提高效益的時候;當我們的工作贏得越來越多的尊重與肯定的時候;當看到祖國的天空因我們的存在而更加蔚藍的時候,我們的心醉了,一切的苦痛、一切的酸楚都有了最美好的解釋;一切的努力、一切的付出都有了最值得的回報。
七年前,帶著幾分莫明的敬畏和神秘,我幸運地走上了審計局的臺階,成了這個特殊大家庭的一員。時光荏苒,七年后的今天,那份神秘和敬畏在不覺之間淡了,心中卻多了一種歸屬感,多了一份對審計這個職業(yè)愈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而在同時,我也發(fā)現自己的生命與激情已經和“審計”這個字眼緊緊的凝結在了一起。面對著堆積如山的財務資料,分析著一個又一個的會計數據,聆聽著老同志對重大經濟違規(guī)案件查出過程的講述,我常常思索:共和國的審計人就應該是這樣的……
七年的時光,我從一個毛頭小子變成了一個工作在一線的審計人員,身上少了幾分稚氣,多了幾分責任。在我的感覺里,審計局是學習氛圍最濃、紀律最嚴、風氣最正的單位之一,同志們都是以身作則、公正清廉的好榜樣。在工作中,我無時無刻不被領導和同事們那嚴謹細致、求真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深深打動。有的同事通過勤奮努力考過了高級審計師、高級會計師和注冊會計師,他們激勵我作為一名審計人員要時刻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對我來說,在審計局每天都是新的開始,每天都有新的收獲,每天都充滿激情和熱情的工作。
現在,審計已經遠遠超出了“職業(yè)”的概念,它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盡管很清苦,很累,但在我身上,時時刻刻洋溢著作為審計人的自豪感,那是一種使命,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責任。
(作者單位:南豐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