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共同目標,也是中國共產黨的莊嚴使命和神圣責任。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它領導中國人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不息的歷史。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點燃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新的希望之火。中國共產黨開始擔當起中華民族復興大業(yè)的推動者、領導者和組織者的重任,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是掀開新中國歷史第一頁的開國盛會,是一次群賢畢至、奠基立業(yè)的會議。中國共產黨顯露出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各界精英,新中國群星璀璨,齊聚一堂,共商國是。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下簡稱《共同綱領》),凝聚了幾代人的建國理想,成為新中國開國者對全國人民的鄭重承諾。這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空前盛會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
眾星拱極:各路精英聚北平
1947年10月,人民解放戰(zhàn)爭轉入全面反攻。中共中央在領導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同時,開始著手具體籌劃建立新中國的事宜。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節(jié)節(jié)勝利,1948年4月30日,經毛澤東審定的中共中央紀念五一勞動節(jié)口號,發(fā)出“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中國共產黨真誠地邀請各界有代表性的社會精英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共商建國大計。同年5月5日,李濟深、何香凝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沈鈞儒、章伯鈞代表中國民主同盟,馬敘倫、王紹鏊代表中國民主促進會,蔡廷鍇代表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陳其尤代表中國致公黨,彭澤民代表中國農工民主黨,李章達代表中國人民救國會,譚平山代表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郭沫若代表無黨派人士,聯合致電中共中央,積極響應“五一口號”,走上了與中國共產黨全面合作的道路,共同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斗。
自1948年8月初起,遠在香港和國民黨統治區(qū)的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在中共中央和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周密部署下,紛紛踏上前往解放區(qū)的征程,與共產黨共同進行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以迎接全國勝利的到來。有著豐富統戰(zhàn)經驗和組織才能的周恩來,親自指揮這場沒有硝煙的重大“戰(zhàn)役”,并對民主人士到達解放區(qū)的路線、安全護送和衣食生活等問題,作了細致入微的安排。
自從1946年6月國民黨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特別是1947年10月強行宣布取締中國民主同盟后,許多民主黨派人士陸續(xù)來到香港繼續(xù)進行活動,但處于英國警察和國民黨特務的監(jiān)視之中。當時,香港的政治氣候日益惡化,要使民主人士順利離開香港,并安全到達解放區(qū),任務異常艱巨。1948年8月2日,周恩來致電在大連的錢之光,要他以解放區(qū)救濟總署特派員的名義前往香港,會同中共華南分局及香港工委的負責同志方方、潘漢年、連貫等,負責護送在港民主人士設法穿過敵人的封鎖線,進入解放區(qū),參加新政協的籌備工作。同年8月,錢之光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到平壤租了一艘貨輪,上懸蘇聯國旗,開始了香港之行。到港后,錢之光和潘漢年等人經反復研究決定租用外國貨船,分期分批護送民主人士秘密北上。9月12日晚,首批北上的民主人士化裝成工人模樣,在章漢夫陪同下,悄悄登上開往解放區(qū)的輪船,這其中有沈鈞儒、譚平山、蔡廷鍇、章伯鈞。9月29日,沈鈞儒等人到達哈爾濱。11月23日,郭沫若、馬敘倫、許廣平、沙千里等第二批離港民主人士,乘坐掛有挪威國旗的“華中”輪北上。
在第三批離港民主人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領導人李濟深。他離開香港的過程,猶如一場驚心動魄的諜戰(zhàn)劇。李濟深是一個經歷與身份很獨特的風云人物,他曾任黃埔軍校副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國民黨廣東省政府主席,身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卻三次被蔣介石宣布“永遠開除出黨”。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李濟深被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香港當局和他經常往來,美國方面也與他頻繁接觸。白崇禧讓一位國民黨大員趕到香港請李濟深回武漢“主持大計”。 為了掩人耳目,錢之光把這批民主人士離港時間定在圣誕節(jié)的后一天,利用香港放假狂歡之機行動。為了迷惑外界,李濟深在動身的當晚,還前去赴宴。之后,李濟深與朱蘊山等人,乘上一艘小游艇,擺上酒菜,到維多利亞灣“泛舟游覽”。天漸漸黑了下來,小游艇悄悄靠上了停泊在港內的蘇聯貨輪“阿爾丹號”。李濟深、茅盾、章乃器等人在中共的統一安排下,打扮成商人模樣,登上“阿爾丹號”,啟程北上。為安全起見,李濟深等人被安排在船長室,以避免海關檢查。1949年1月7日,李濟深等第三批離港民主人士到達大連。1月22日,到達解放區(qū)的李濟深、沈鈞儒等55位民主人士聯名發(fā)表《我們對于時局的意見》,首次公開表示“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以期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
據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查核檔案統計,從1948年9月至1949年9月,接送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北上的工作,有20多次,共有1000多人,其中包括民主人士350余人。這些民主人士的北上,保證了新政協的順利召開及其具有最廣泛的代表性。
在國民黨統治區(qū)的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也紛紛前往解放區(qū)。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后,蔣介石召集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上海警察局局長毛森和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嚴令把宋慶齡、張瀾、羅隆基、史良等民主人士帶到臺灣。在當時的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中,被尊為“川北圣人”的民盟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張瀾有著強大的號召力。他的志行學問、道德文章影響了許多渴望國家富強的有識之士。蔣介石認為,張瀾絕不能留在大陸,哪怕是劫持,也要把他帶到臺灣去。生死存亡之際,周恩來緊急電令上海地下黨組織:全力保護和營救宋慶齡、張瀾等人。5月24日,人民解放軍向上海市區(qū)進攻。已被中共地下黨組織策反的上海警備第三大隊副隊長閻錦文來到虹橋療養(yǎng)院,謊稱要將張瀾、羅隆基二人由療養(yǎng)院押至看守所,駕車護送張、羅二人通過重重哨卡,成功脫險。上海警察局局長毛森發(fā)現了閻的“變節(jié)”,下令追捕,但為時已晚。
1949年1月,千年古都北平的和平解放,為新政協的召開提供了一個更為寬闊的舞臺,已到解放區(qū)的各民主黨派及愛國民主人士匯聚到北平。毛澤東兩次寫信,邀請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宋慶齡北上共商建立新中國的大計,并派鄧穎超專程到上海迎接。同年8月28日下午,宋慶齡乘坐火車抵達北平,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前往車站歡迎。當天晚上,毛澤東親自主持宴會,為宋慶齡洗塵。9月9日,毛澤東再次親臨車站,迎接原國民黨湖南省主席、起義將領程潛將軍。眾多的民主人士齊聚北平共商國是,各民主黨派一致承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是建立新中國的一個重要政治基礎。但也有許多民主人士為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馮玉祥將軍自美國乘“勝利號”郵輪準備經蘇聯轉道回國參加新政協,因輪船失火,于1948年9月1日不幸遇難。他的夫人李德全參加了新政協的籌備工作。1949年9月19日,政協代表、民革中執(zhí)委、原國民黨陸軍大學校長楊杰被國民黨特務殺害于香港寓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特許楊杰為列名缺席代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區(qū)的革命領導人阿合買提江、伊斯哈克拜克、達列里汗等人,1948年8月27日在轉道蘇聯阿拉木圖赴北平參加新政協會議的途中因飛機失事而不幸遇難。
共鑄輝煌:協商建國樹典范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會批準了由中國共產黨發(fā)起,并協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及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議。不久,隨著國共和談的破裂和南京、上海的相繼解放,新政協的籌備工作迅速提上日程。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民主人士、國內少數民族、海外華僑等23個單位,134名代表。毛澤東在會議開幕式上講話。他說:“這個籌備會的任務,就是:完成各項必要的準備工作,迅速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以便領導全國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肅清國民黨反動派的殘余力量,統一全中國,有系統地和有步驟地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和國防的建設工作。”他還說:“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边@次會議一致通過《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關于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的規(guī)定》,選出了以毛澤東為主任的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為了盡快完成召開新政協的各項準備工作,在常委會之下又專門建立了六個小組:第一小組,組長李維漢,副組長章伯鈞。負責擬定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之單位及其代表之人數。第二小組,組長譚平山,副組長周新民。負責起草新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條例。第三小組,組長周恩來,副組長許德珩。負責起草共同綱領。第四小組,組長董必武,副組長黃炎培。負責起草中央人民政府方案。第五小組,組長郭沫若,副組長陳劭先。負責起草大會宣言。第六小組,組長馬敘倫,副組長葉劍英、沈雁冰。負責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
經過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三個多月的緊張有序的工作,有關創(chuàng)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準備基本就緒。9月17日下午3時,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開。會議由周恩來主持,他宣布會議籌備工作已經勝利完成,正式大會即將召開,并且正式決定,將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命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在新政協籌備工作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復雜的,是協商參加新政協代表名單。這份代表名單既要有較強的代表性,體現全國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又要照顧到各方面人士相互間的協調平衡?!靶抡螀f商會議,為全中國擁護新民主主義、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及同意動員一切人民民主力量,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解放區(qū)人民政府、人民解放軍、國內少數民族、海外華僑及無黨派和各界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所組成,國民黨反動政府系統下的一切反動黨派及反動分子不容許參加?!备鶕@一原則,新政協代表的提名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組織或個人推薦,一種是本人申請。按照新政協籌備會組織條例的規(guī)定,新政協籌備會對所有提名都進行逐個審查,反復研究和協商,征求各方意見,一共花了三個月工夫,才最終確定了參加新政協的單位、名額和名單。新政協的代表性極其廣泛,充分反映了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和一切愛國民主力量的大團結,包含了近百年來我國民族民主革命各個歷史時期為人民解放、民族復興事業(yè)做出過貢獻的知名人士和代表人物。在參加新政協的各單位中,特邀單位包括了各方面的特殊代表人物,“其代表資格、名額與人選,均由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常務委員會協定之”。特請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宋慶齡為特邀單位的首席代表。
名單協商與確定的過程,總體上比較順利,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有些共產黨員和一部分民主人士對邀請原國民黨和談代表團成員和起義將領參加新政協有一定的抵觸情緒,甚至認為:“老革命不如新革命,新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不如反革命”,思想上轉不過彎子來。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在黨內反復進行政策教育,并向黨外人士解釋,指出:他們在和平談判和起義中立了功,站到了人民一邊,就應當不念舊惡,采取歡迎態(tài)度。經過耐心的教育和解釋,這一問題最終得到了妥善解決。
創(chuàng)建一個新國家,首先要解決的是國家稱謂問題。最初曾有人提出叫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方案,但清華大學著名教授張奚若先生建議去掉“民主”兩字。他認為國名不能太長,民主在希臘文中與人民相同,而共和已含有民主的意思。他的意見得到了多數人的贊同。也有人建議應有個簡稱,叫中華民國或中華民主國。這一建議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周恩來專門邀請一些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前輩征求意見。中國致公黨創(chuàng)始人司徒美堂認為,國號是一個極其莊嚴的東西,我們應當拋掉中華民國的爛招牌,光明正大地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稱謂。馬寅初、張瀾、沈鈞儒、陳嘉庚等都發(fā)言主張去掉中華民國的簡稱。
在籌備建國的各項準備工作中,國旗、國歌、國徽的確定是一項重要內容。負責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的新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第一次會議決定:登報公開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設立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和國歌評選委員會。7月12日,新政協籌備會制定了《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條例》。從7月15日起至26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分別在《人民日報》《大眾日報》《光明日報》等各大報紙連續(xù)刊登,香港及海外華僑報紙也紛紛轉載,在全國人民和海外華僑中引起熱烈反響。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共收到來自海內外,包括當時尚未解放的國民黨統治區(qū)的應征國旗圖案2992幅,國歌歌譜632件,歌詞694首,國徽圖案900幅。
經過政協方案審查委員會認真審閱篩選,從2992幅國旗方案中挑出38幅圖案。新政協全體代表600多人分為11個小組,對國旗等進行了認真的討論。開始很多人同意一顆大五角星加一條黃杠的圖案,毛澤東也同意這一方案。張治中先生則明確表示反對這一方案。他認為中間表示黃河的那條杠把紅旗劈成了兩半,好像是一個分裂的國家。大家比較傾向于采用來自上海的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的方案。9月25日晚,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開座談會,聽取關于國旗、國歌等問題的意見。參加者有郭沫若、沈雁冰、黃炎培、陳嘉庚、張奚若、馬敘倫、田漢、徐悲鴻、李立三、洪深、艾青、馬寅初、梁思成、馬思聰、呂驥、賀綠汀。毛澤東拿起畫有五星紅旗的國旗方案說:“這個圖案表現了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F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迸c會者一致通過采用五星紅旗的方案。采用誕生在抗日烽火中的《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則是采納了著名民主人士馬敘倫的提議。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是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一首激動人心的戰(zhàn)歌。在這次座談會上,馬敘倫提議用《義勇軍進行曲》暫代國歌。許多委員表示贊成,但也有人認為“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不合適,主張采用聶耳的歌譜,重新填詞。周恩來表示,就用原來的歌詞,他說:“這樣才能鼓動情感。修改后,唱起來就不會有那種情感?!弊詈?,與會者一致贊同用《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
國都、紀年等確定的過程,也經歷了類似的程序,樹立了協商民主的典范。
同襄大業(yè):空前盛會定國是
1949年9月21日,是一個永載史冊的日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歡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中隆重開幕!參加這次會議的代表分為黨派代表、區(qū)域代表、軍隊代表、團體代表、特邀代表五大類,共45個單位,其中正式代表510人,候補代表77人,特邀代表75人,共計代表662人,幾乎把從辛亥革命到解放戰(zhàn)爭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都吸收進來了。九三學社首席代表許德珩在發(fā)言中說:“這些各類不同的人物,來自各種不同的地區(qū),處著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可是他們都抱著揚棄舊中國,建立新中國的同一心情,很自由的,民主的,融融和和的,空前未有的團聚起來,也是空前未有的團結起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p>
毛澤東首先致開幕詞。他指出:“現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完全新的基礎之上召開的,它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它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因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布自己執(zhí)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薄拔覀兊墓ぷ鲗懺谌祟惖臍v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在講話的最后,毛澤東自豪地說:“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fā)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wěn)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泵珴蓶|的致詞表達了歷經百年奮斗終于迎來勝利的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贏得代表們41次熱烈的掌聲。
各民主黨派、各界代表88人在會上發(fā)了言。特邀代表宋慶齡致詞說:“這是一個歷史的躍進,一個建設的巨力,一個新中國的誕生!我們達到今天的歷史地位,是由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唯一擁有人民大眾力量的政黨。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的勝利實現,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證?!薄白屛覀儸F在就著手工作,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與富強的新中國?!?/p>
9月27日,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以及關于國都、紀年、國歌和國旗的四個決議案。
9月29日,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豆餐V領》是中國有史以來人民的第一部大憲章和建國大綱。除序言外,分為總綱、政權機關、軍事制度、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七章。它是由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的,所規(guī)定的是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及各項基本政策,規(guī)定了人民的各項民主自由權利。不管從內容上還是從法律效力上看,它都具有國家憲法的特征,在當時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是為新中國奠基的歷史文獻之一。
制定《共同綱領》的全過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派團結合作的精神,凝結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心血。中共中央早在發(fā)起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之時,就提出制定共同綱領的問題。在1948年頒布“五一節(jié)口號”的同一天,毛澤東在致李濟深、沈鈞儒的信中就提出“擬定民族聯合政府的施政綱領,業(yè)已成為必要,時機亦已成熟”。《共同綱領》從開始起草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間隨著革命形勢的發(fā)展變化,曾三次起稿,三次命名。為了與各民主黨派交換意見有一個可供討論的文本,中共中央在1948年10月即開始起草共同綱領草案。起草工作由周恩來主持,中共中央統戰(zhàn)部部長李維漢具體負責。到10月下旬,寫出了第一稿,名為《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綱領草稿》,規(guī)劃了即將誕生的新中國應實行的最基本的綱領和政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形成的新民主主義立國思想,這些基本框架也大都為后來的各個共同綱領稿本所采納。在這個綱領的基礎上,經過新政協籌備會各方面人士共同修改,形成了第二稿——《新民主主義的共同綱領》。作為新政協籌備會第三小組組長的周恩來,親自承擔了草擬共同綱領初稿的重任。工作繁忙的周恩來經請示毛澤東同意,暫時放下手頭的其他事務,把自己“關”在勤政殿里,經過一個星期夜以繼日的“鏖戰(zhàn)”,完成了起草工作。周恩來先后主持召開多次會議,進行反復討論和修改,正式形成為《新民主主義的共同綱領》。第二稿的一個重要不同之處是:對成立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程序作了新的規(guī)定。原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設想是,先召開新政協,然后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第二稿明確規(guī)定:由新政協直接選舉臨時中央政府。但是,中共中央沒能預料到在1949年召開新政協時解放戰(zhàn)爭就會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因此,綱領的重點還是放在“人民民主革命”。用周恩來后來的話說是“偏重動員各方力量”支援人民解放戰(zhàn)爭。
1949年9月,共同綱領的起草工作進入最后的階段,其指導方針是重在建設新中國。共同綱領的名稱改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從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草案初稿,到新政協全體會議的召開,共同綱領草案先后經過了7次較大的討論。毛澤東親自參與修改、加工和完善,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新政協各參加單位也組織各自成員進行了認真討論?!豆餐V領》(草稿)最后階段的修改與定稿,是與政協籌備會議及所有出席代表的討論結合在一起進行的,堪稱中國歷史上民主協商的典范。九三學社代表許德珩說:共同綱領草案“是經過了籌備會多次的周詳討論的,在大會開幕以前來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經分組多次的研討,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說是很少很少沒有發(fā)言的,也更很少發(fā)言不被重視的;凡是在目前緊要的,能夠辦得到的建議,都是被采納的。這種民主的、實事求是的精神,是值得我們佩慰的”。9月22日,籌備會第三小組組長周恩來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作《關于草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經過及其特點的報告》,就協商過程中著重討論到的問題逐一提出并加以說明。9月29日,政協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9月30日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最后一天,選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體委員,討論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為紀念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全體會議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下午6時左右,利用會場選舉投票后的檢票時間,與會代表以及首都各界群眾代表共3000余人來到天安門廣場南端,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宣讀了親自撰寫的莊嚴的紀念碑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隨后,毛澤東和代表們?yōu)榧o念碑的奠基石執(zhí)鍬鏟土,表示對先烈的崇敬之情。
代表們回到會場聽取選舉結果。毛澤東當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當選副主席,陳毅、周恩來等56人當選中央人民政府委員。6位副主席中,有3位黨外人士,56位委員中,有黨外人士27人。凡是在各個時期作過各種貢獻的民主人士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民主人士衷心贊揚共產黨人處處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謀一黨私利的博大胸襟。民主黨派參加新政協并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各項職務,標志著其政治地位的根本變化。他們成為新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參加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共產黨一道擔負起管理國家和建設國家的歷史重任。新政協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正式確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圓滿完成創(chuàng)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榮使命后勝利閉幕。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身份發(fā)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隨著毛澤東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莊嚴宣告,一個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誕生……
(責編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