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應是最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廣闊天地,但現實中的作文教況卻不能盡如人意。不同的小腦袋,寫出的文章卻有著大體一致的“精神套路”、“思維模式”、“表達范式”,因此,作文教學必須積極面對課程改革,結合教學實踐,反思教學行為,大膽探索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新思維、新方法。
一、回歸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弊魑氖且环N樸實的生活行為,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學生寫作永不枯竭的源泉。我們必須牢牢抓住“表現生活、感受生活、描繪生活”這一切入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聆聽、感悟。讓陽光、雨露、鳥語、花香、親情、友誼……一一呈現在他們面前,并“積累寫作素材”,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自覺、快樂地在作文中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
某老師在執(zhí)教《我眼中的人間天堂》前,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觀察活動,讓他們任意選擇一個視點觀察家鄉(xiāng)。學生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純潔的童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拍下了許多生動真實的照片和錄像。課堂上學生主動提交收集的材料以及提供的理由。有的尋覓到了“老蘇州”、“新蘇州”的明信片,說作為蘇州二千五百多年的光輝歷史的見證;有的拍下了許多大運河、干將河、護城河、平江河的照片,認為人間天堂與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有的認為,現在是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人間天堂也敞開了她寬廣的胸懷,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力發(fā)展經濟建設,又煥發(fā)出青春的光彩……
接著教師選擇了四個話題——“姑蘇園林采風”、“我看東、西工業(yè)園”、“干將路的變遷”、“小橋·流水·人家”進行圖片和DV展示,讓學生敘述看到、聽到、想到些什么。留下充分的時間給他們自由發(fā)言,談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流并補充。再圍繞一個中心選擇材料,在《我眼中的人間天堂》這個大題目下,確立小標題,于是,《護城河邊逛一圈》、《古韻今風》、《周末的金雞湖》、《水文化的吸引力》等包含各種社會生活的作文應運而生。
教師的這一設計,拓寬了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渠道,讓學生脫離書本和屋子的禁錮,走進生活,用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欲,獲得對社會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認識、理解、體驗和感悟,從中也樹立了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了他們的人格?!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笨梢?,當作文回歸生活,學生們被一幕幕生動鮮活的生活畫卷所感動,他們在作文時自然有事可寫,有理可析,有情可抒,有感可發(fā),那么也就能成功地拓深了作文主題的內涵。
二、開放指導,讓學生一吐為快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但是我們習慣以老師的行動來代替學生的活動,指導得過多過細,有的教師甚至不顧學生實際,機械地套用一些作文教學模式,因此學生的作文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更主要的是缺乏新意。怎樣才能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放飛他們的智慧呢?
小學生作文是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要說的意思,這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學生應成為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教學中,要把學生當成朋友,當成伙伴,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展開活動。要引導學生觀察,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其產生表達的沖動。
《喝可樂》是一堂中年級的以課堂動態(tài)教學為主的習作課。教師是這樣設計的:新課伊始,激趣導入:播放一則百事可樂廣告,然后揭題《喝可樂》。這時,有學生發(fā)現了老師事先放在課桌肚里的可樂,便迫不及待地想一解饞癮。于是習作在潛移默化中開始了。接著完成第一個觀察任務:把可樂倒入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中,注意觀察杯中的可樂有什么變化。繼而完成第二個觀察任務:請學生喝可樂,在盡情暢飲的同時,觀察喝可樂的有趣事。教師在同學們暢飲可樂之時,用數碼照相機抓拍場景。最后師生瀏覽照片、交流趣事。
對孩子們來講,親身經歷的才是難忘的,才是有話可寫、有情可抒的。在《喝可樂》的過程中,教師從“獨奏者”轉變?yōu)椤鞍樽嗾摺?,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灌輸式的講話,而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學生學會觀察,在觀察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則充分發(fā)揮主體性,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看看、聽聽、聞聞、品品、想想等方式醞釀成“我要寫”的強烈愿望。孩子們樂,教師也樂,在“百事可樂”的課堂學習氛圍之下,同學們筆走如飛,一篇篇富有個性的文章寫成了。
三、合作探究,讓學生盡意馳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弊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把學生放在與教師平等的地位上。作文占據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應如何滲透這些理念,發(fā)展學生個性呢?
雖然書包在現實生活中與同學們朝夕相伴,熟悉得很,但如果用單一的寫作體裁去表達,無疑會束縛學生的手腳。根據《標準》中淡化文體,強調自由表達的精神,我在指導習作時進行了這樣的嘗試。首先,讓學生課前分組準備。先讓幾個同學當領頭羊(他們中有的寫事,有的狀物,有的寫童話,有的寫詩歌,還有的寫廣告宣傳詞)進行招兵買馬,其他同學自愿選擇,找“領頭羊”自由組合成合作小組,從不同的角度探究與書包有關的內容。其次,課上交流收獲: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孩子展示探究書包的收獲,這收獲不僅是商品,還有經驗、心得、或是美好的心愿……各組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匯報自己的活動方式。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分別說了書包的外形、特點、來歷、書包的變化等。接著進行謀篇布局指導。學生有了豐富的寫作內容,還要讓他們學會多角度構思,培養(yǎng)思維品質的廣闊性和靈活性。于是就“怎樣進行構段”、“怎樣突出重點”、“怎樣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進行表達”等在課堂上布置了合作探究的任務。在合作探究中,同學們各抒己見,通過分析、比較、補充,不斷將探究向前推進,以求得最佳的構思。
這種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思想,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營造一種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氛圍。當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展示探究收獲時,同學們興趣盎然,思維的閘門一下就打開了,分別從不同的方面交流了與書包有關的內容。當學生收集了七彩的作文素材后,教師又引領學生第二次合作探究,進行構思寫作。在合作探究中,有學生說:“我的書包外形與平常的書包不同。”其他同學則幫助其換上“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等詞語進行潤飾。有學生寫書包的顏色:“它穿著紅紅的外衣?!笨赏ㄟ^小組討論,他們改用了感嘆句或比喻句:“書包穿著美麗的外套,紅艷艷的,醒目極了!”“書包的外衣紅紅的,多像新娘子穿的紅禮服??!”等等。
在展示這些探究收獲時,沒有聽到教師“要寫些什么內容”“應該怎么寫”,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學生思維的放飛,想象的展開。在小組學習中,思維的火花互相碰撞,每個同學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不光成為了作文的主人,也學會了團結協作,學會了尊重他人,學會了與人競爭。因此,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的消極學習變?yōu)榉e極學習,有利于讓學生體驗成功,形成健康的心理,使學習效益得到極大的提高。
盡人皆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潛心整合作文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無拘無束地自由練筆,從而不斷享受作文成功的快樂。
(方芳,蘇州市盤新小學,2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