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復雜議論文寫作訓練時,我們常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絞盡腦汁找到了典型的論據,卻因為使用論據方法不妥,削弱了論據的說服力。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對論據的敘述不得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敘述論據呢?首先要在理論上明白記敘文和議論文對敘述的要求的區(qū)別所在,然后在訓練中根據論點的需要和論據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敘述方法展開有效的敘述。
方法一:按需選取法
材料是論證論點的根據,是支撐論點的元素,是為論點服務的。因此,它必須與論點保持一致,即材料與論點有必然的、本質的聯(lián)系,能充分地支撐論點。因此,我們在敘述材料的過程中,要按文章內容表達的需要選取材料,選擇材料的敘述角度。特別要注意對象,抓住材料中能夠證明論點的核心要素,反復推敲,才能緊扣論點,以一當十。
比如要證明的論點是:聞過則喜,知錯必改,有利于事業(yè)的成功。如果直接使用將相和這則材料作為例證:藺相如立了大功,因而官位高于廉頗,廉頗不服氣就故意刁難他。藺相如知道后不但不生氣,而且不記私仇。因為他顧全大局,顧念國家。廉頗知道后,羞愧萬分,背上荊條向藺相如請罪。結果兩人成了刎頸之交,共治國家,留下一段佳話。
因為對材料不加選擇,直接引用,論證效果很差。這則材料中,敘述的主體,一會兒是藺相如,一會兒是廉頗,不斷變化,而且反映在兩個人身上的品質又有不同?!奥勥^則喜,知錯必改”的是廉頗,因而敘述論據時應以廉頗為主體,突出廉頗的知錯必改,有錯必糾的精神品質。這樣就能很好地證明論點:
廉頗對于資歷淺而職位比自己高的藺相如十分嫉妒,故意出言不遜,多次公開為難對方。但當他得知藺相如之所以回避忍讓,并非懼怕自己,而是為了國家利益后,馬上意識到錯誤。他負荊請罪,與藺相如結成刎頸之交,共同為國家效力。
如果觀點是“以國事為重,不計個人恩怨”,就應以藺相如為敘述主體,突出他的精神品格。
方法二:修辭造勢法
一則材料,如果不做加工,其論證力度也會大大減弱。因此,我們在使用材料時,要抓住關鍵點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其具體化、形象化,從而使文章的情感、語勢更加鮮明、突出。對大家熟悉的名人逸事、歷史故事,只需突出幾個關鍵詞就足夠了。只有依情造勢敘述描寫,論證才有力度,才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如:
見證的將成為歷史,一段輝煌凝重的歷史。
長江見證了三峽水利樞紐,黃河見證了拉西瓦水電站;塔里木盆地見證了西氣東輸的豪邁,青藏高原見證了天路的神奇;西部大開發(fā)見證了黨中央的統(tǒng)籌兼顧;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見證了國家的遠見卓識……
見證的將成為永恒,一陣刻骨銘心的永恒。
北京奧運,我們見證了一場無與倫比的盛會;神七飛天,我們見證了一個民族吹響了向航天進軍的號角;護航編隊遠赴索馬里,我們見證了一個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南極科考載譽而歸,我們見證了挑戰(zhàn)生命極限的不屈的民族脊梁……
見證的將成為笑臉,它們掛在孩子們的嘴角,溫暖百姓的心窩。
取消農業(yè)稅,見證了我們黨的惠農政策;減免學雜費,見證了我們黨的支教政策;最低生活保障,見證了我們黨的溫暖;汶川特大地震,見證了我們黨始終與人民心手相連。
這段文段,事例有針對性、權威性,新鮮又充實。所有例子都是我們心中所有、筆下所無的。文中使用了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青藏鐵路、北京奧運、取消農業(yè)稅、神七飛天、索馬里護航、汶川特大地震等大量新鮮且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例,旁征博引,多而不濫,同時語言生動精練,排比造勢,給文章中心以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