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在線】
寬以待人
記得,有這么一個故事:一位失去孩子的母親精神近乎崩潰,同時,作為一名醫(yī)生,她也放不下自己的病人。正當她鼓起勇氣重回崗位之際,卻收到了不同尋常的病人——一個精神病人,正是那個殺死她的孩子的兇手。同事們好心提醒她說:“你就回避吧?!苯涍^一陣思緒的狂瀾,她堅毅地承諾:“我一定要治好他?!苯涍^努力,最終她也做到了,并且一直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細心照顧,直至送他走出醫(yī)院。這位女醫(yī)生憑借自己的高超的醫(yī)術贏得了患者的尊敬。
正如紀伯倫所言,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無論是憤怒還是仇恨,無論是私心還是邪念,這些心靈的毒瘤都應當用寬容去消釋,大地承受不住的東西,胸懷可以容納!
又如《列子》所言,人愛我,我必愛人;人惡我,我必惡人。齊桓公不計管仲一箭之仇,故能成其霸業(yè);唐太宗不計前嫌,重用魏徵,故能成就“貞觀之治”;婁師德放下恩怨,舉薦狄仁杰為相,讓大唐再度興盛。
我們或許不能輕松放下什么深仇大恨,但生活中也沒有那么多的深仇大恨等著我們去化解,更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周總理面對理發(fā)師無心之失時的一個微笑,一種寬容。記得一個故事:蘇東坡曾與惠崇和尚戲語,蘇東坡說:“我看你像牛糞?!被莩缯f:“我看你像如來?!碧K東坡不解,這和尚怎么以德報怨呢?蘇小妹說:“心存牛糞,看人都如牛糞;心存如來,看人都是如來?!?/p>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就像一場戲,相逢相聚不容易,為了小事發(fā)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生氣,只是在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面對他人的不同觀點或是過失,與其斤斤計較,爭執(zhí)不休,不如淡然一笑;面對別人的針鋒相對,何不暫避鋒芒,以免激化矛盾。美國總統(tǒng)林肯就是這樣做的,面對不明真相的批評者,他總是寬容地面對,以交朋友的方式去消除政敵的惡意。
同樣,我國古代的楚莊王在酒席上寬容地對待酒后失禮的大臣,留下了“楚王絕纓”的故事。唐朝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政變奪得帝位后,不計舊惡,量才重用,使魏徵覺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為唐朝盛世的開創(chuàng)立下了汗馬功勞。
總之,選擇寬容,也就選擇了理解和信任,同時也選擇了人生的海闊天空。
【問題診斷】
本文在論證中心論點“寬以待人”時,作者旁征博引的能力比較突出,文風從容。但也暴露出其敘述論據時把握不準、技巧欠缺的毛病。綜觀全文,以下幾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1.敘述論據時拖泥帶水且枝節(jié)旁生,剪裁和概括不當。例如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沒有必要完整地描寫對話,包括對話的語調和情態(tài)也不需要保留。
2.敘述論據的真實性與生動感欠缺,語言籠統(tǒng)空泛。文中有幾處類似“有這么一個故事”“記得一個故事”的表述,容易使人懷疑作者是信口開河。使用敘述論據時,要力求避免使用籠統(tǒng)的、空泛的、概念化的語句,而應盡量選用具體的富有形象性的表達方式。
3.論據敘述后缺少必要的論證和分析,說理單薄,膚淺。例如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中在敘述了齊桓公、唐太宗、婁師德等論據之后,并沒有及時對觀點和材料作進一步的分析,也就無法深化論點。這樣的列舉論據方式很容易流于膚淺和空泛。
【化蝶之作】
寬容需要廣闊的胸懷
□陳美麗
我平時就很喜歡讀《意林》,里面的一則故事令我難以忘記:一位失去孩子的母親精神近乎崩潰,同時,作為一名資深醫(yī)生,她也放不下自己的病人。正當她鼓起勇氣重回崗位時,卻遇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病人。這個精神病人,正是那個殺死她的孩子的兇手。經過一番思考,她還是決定醫(yī)治他,她也做到了,并且一直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細心照顧,直至他病愈出院。
正如紀伯倫所言,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無論是憤怒還是仇恨,無論是私心還是邪念,這些心靈的毒瘤都應當用寬容去消除。大地承受不住的東西,胸懷可以容納!
又如《列子》所言,人愛我,我必愛人;人惡我,我必惡人。齊桓公不計管仲一箭之仇,故能成其霸業(yè);唐太宗不計前嫌,重用魏徵,故能成就“貞觀之治”;婁師德放下恩怨,舉薦狄仁杰為相,讓大唐走向興盛。寬容是一種氣度,是一種美德,它不具有寶石一般的華貴,卻如天空般浩瀚。只有以廣闊的胸懷容納他人的過錯,消除恩怨,同時壓制自己的妒賢忌才之心,才能為眾人所擁護。
或許生活中也沒有那么多的深仇大恨等著我們去化解,更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周總理面對理發(fā)師無心之失時的一個微笑,一份寬容。
這里,先插敘一個小故事:某日,蘇東坡與惠崇和尚戲語,蘇東坡說:“我看你像牛糞?!被莩缯f:“我看你像如來?!碧K東坡不解,這和尚怎么以德報怨呢?蘇小妹說:“心存牛糞,看人都如牛糞;心存如來,看人都是如來。”盡管這只是朋友之間的玩笑,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惠崇和尚的胸懷有多么廣闊。如果他心胸狹窄,怎么會心存如來,有著以德報怨的寬容呢?
俗話說得好,人生就像一場戲,相逢相聚不容易,為了小事發(fā)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生氣,只是在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面對他人的不同觀點或是過失,與其斤斤計較,爭執(zhí)不休,不如寬容待之。
在危機四伏的政壇,林肯尚能寬容面對政敵,以交朋友的方式對待政敵;在禮教森嚴的古代,楚莊王猶可寬容殿上絕纓者;我們?yōu)槭裁床荒苡脤捜莸男姆魅ド钪械年幱澳??相反,不少人也因喪失了寬容而遺臭萬年,遭人唾罵。秦王子嬰“身死人手,為天下笑”,商紂王“履絕路而自焚”,西楚霸王項羽“四面楚歌而自刎于烏江”,何也?寬容不施而眾叛親離。
如果世界異變,縱然天空為之震怒,縱然大地為之崩裂,縱然海洋為之翻滾,請別忘了,我們還有廣闊的胸懷!
【升格小結】
升格文與原文相比,有以下優(yōu)點:
首先,論據敘述變得簡明概括,詳略得當。第一自然段對“醫(yī)生救兇手”的故事進行了壓縮,刪去與論點無關的對話內容。改寫后的論據以敘述和議論為主,內容更概括,更簡要,更具可讀性,增強了說服力。
其次,強化了對論據的分析論述,并有效地滲透進作者的情感傾向。第三自然段增加了分析齊桓公、唐太宗、婁師德等古代論據的語句,提煉出“廣闊的胸懷”是“眾人擁護”的前提的分論點。第七自然段則增加了反面事例,與前文正反對比,是非分明,突出了寬容的巨大作用以及不寬容的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