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懼內(nèi)?說白了就是怕老婆。男人懼內(nèi),都含有不和女人一般見識的潛意識,男人在家中豎起這“懼內(nèi)”的“免戰(zhàn)牌”,是因為所有的男人都知道,家是最無法說理的地方。大師中也有人懼內(nèi),而且他們還從不掩飾自己的懼內(nèi),不少繞有風趣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國學大師劉師培也被人戲稱為“懼內(nèi)泰斗”。劉師培其貌不揚,老婆卻非常漂亮,兩人結(jié)婚后,劉太太成了激烈的女權(quán)主義者,動輒對劉師培施以訓斥,甚至拳腳耳光。有天晚上,劉師培驚慌地沖進朋友家,喘息不定時,外頭傳來急促的叩門聲。劉師培面色慘白,哆嗦著說:“必是我太太來了,我非躲起來不可!”說完就沖進臥室鉆到了床底下。朋友開門后,發(fā)現(xiàn)是他的一位朋友,就進臥室叫劉師培出來。劉以為在騙他,居然無論如何都不肯出來。
胡適怕老婆和他的名聲一樣大,年輕時的胡適也因此苦惱過,甚至還萌生出一段婚外戀。1924年,他向妻子江冬秀提出離婚。江氏一聽勃然大怒,從廚房拿出菜刀,拉著兩個孩子,厲聲說:“離婚可以,我先把兩個孩子殺掉,然后再自殺?!焙m當場嚇得面如土色,從此再也不敢提離婚之事。晚年的胡適對懼內(nèi)有如下總結(jié):“太太年輕時是活菩薩,怎好不怕!中年時是九子魔母,怎能不怕;老了是母夜叉,怎敢不怕!”
胡適不僅把怕老婆當作一句口頭禪,而且還喜歡收集世界各國怕老婆的故事和證據(jù)。有一次,一位朋友從巴黎捎來10枚銅幣,上面鑄有“PTT”的字樣。這使他頓生靈感,說這三個字母不就是“怕太太”的諧音嗎?于是他將銅幣分送朋友,作為“怕太太俱樂部”的證章。胡適還號召男人要像舊時代女子那樣,恪守“三從四得(德)”。這“三從四得”是: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舍得。
“怪才”辜鴻銘有一套著名的茶壺理論。辜老先生主張男人要娶小老婆,認為這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他說男人是茶壺,女人是茶杯,一個茶壺肯定要配幾個茶杯,總不能一個茶杯配幾個茶壺。雖有此“妙論”,但其懼內(nèi)也廣為人知。辜鴻銘娶了一個中國太太,后來又討了一個日本姨太太,結(jié)果倆老婆聯(lián)手對付他。別人抓住這個把柄,調(diào)侃他怕老婆時,他說:“不怕老婆,還有王法嗎?”
夫妻應該互相尊重,怕老婆總不是好事。但是,特殊情況下,懼內(nèi)往往也有它的妙用。記得朱基總理訪美時,他曾面對中外賓客,笑說太太領(lǐng)導他,自己的錢都由太太掌管,讓在場所有的人都粲然。這笑聲,體現(xiàn)了人們內(nèi)心的一種默契,一種共識,一種欣賞。
懼內(nèi)并不是男人的恥辱,在可接受的范圍里,男人有了懼內(nèi)心理,與國、與家、與己,都是有好處的。不過,懼內(nèi)掌握不好力度,就會出現(xiàn)問題。周作人怕老婆羽太信子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家庭經(jīng)濟問題,魯迅批評了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就編造謊言,說魯迅偷窺她洗澡。周作人偏聽偏信,被老婆逼得與魯迅兄弟失和,后來甚至做了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