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是:教師收齊作文之后集中批改,多數(shù)教師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抓書寫、找病句、找中心、寫批語上。作文評改的基本步驟是“本次作文情況——優(yōu)點——缺點——念范文”,這種評改方式,占用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并且收效甚微,等作文發(fā)回到學生手中時,大部分學生只是看看批語而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批改方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悖于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教育理念。
主動參與修改,是寫作文不可缺少的一道重要“工序”,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措施。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分享感受,溝通見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針對上述情況,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能力時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改變觀念,從思想上重視
1.教師觀念的轉(zhuǎn)變。古今中外有名的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由此可見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我們知道,大多數(shù)教師在思想上重指導輕批改。原因是擔心學生受到認識水平和寫作能力的限制,總想越俎代庖,提供給學生一個模式。比如文章如何審題,如何選材、構思,如何使立意不落入俗套、要有創(chuàng)新,如何開頭、結尾、過渡等等。不可否認,適當?shù)募寄苡柧殞W生是有益的。但作文的過程是一個從客觀到主觀,再從主觀到客觀的過程。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去思考、去表達。再者,教師用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和寫作能力去要求學生,動輒“刀砍斧削”,批得“體無完膚”,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所以我認為,作為教師首先必須徹底解放思想,轉(zhuǎn)變作文教學的觀念,變以教師為主批改作文的形式為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修改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修改作文的主人。這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確立,對學生主動練習作文并提高寫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學生思想的重視。“作文難,修改作文更難?!边@是學生的心聲。在素質(zhì)教育的呼聲中,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jīng)]有廢除,題海戰(zhàn)術沒有遠離學生,大多數(shù)學生依然在題庫里疲于奔命。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等科目的題目,學生幾乎是做過一遍之后,很少有同學去思考第二種解題的方法,更不用說第三第四種方法了。這一慣性思維在學生習作上也是如此。加上時間緊迫,學生往往不習慣也不想有其他的修改過程,他們早已習慣了學生作文教師改的模式。即使本子發(fā)回后,也不會去關心自己文中有哪些被修改的地方,更談不上自己動手去修改。沒有感到修改作文成功的喜悅,沒有領悟前人文章千錘百煉的意義,加上惰性,作文修改與學生很難有緣。所以學生觀念的轉(zhuǎn)變非常重要,應不斷地反復向其強調(diào)修改作文的意義,改變其思想,使他們真正重視起來。
二、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具體內(nèi)容
1.深化主題,提高立意。主題是文章的靈魂,一篇文章正是因為有了主題的存在,才使得文章有意義。如果文章主題抓得不準,挖掘不深,表達不清的話,就需要加工提煉。當然,我們不提倡將立意盲目拔高,但積極健康的思想還是需要的。因為,我們寫的東西是會影響到別人的。如一位學生以《我的父親》為題寫的作文。主要內(nèi)容是寫父親因家境貧窮,與校園無緣。過早地體味生活的艱辛,使其性格易于沖動,顯得暴躁。輕則罵人,重則打人,家人生活在提心吊膽中??筛赣H偏又染上賭博陋習,家境每況愈下,原文透露出強烈的厭惡之情。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他的童年是如此的凄涼與悲慘。此文真實地反映出了作者孤獨的心情,情感真實。但對于一個初二的學生來說,無疑是過于沉重,原文結尾處寫道:面對“黑夜”,我的黎明不知何時到來。筆者引導其改為:進入寄宿學校,常想起家中的一切,也包括父親。而“我”也漸漸明白,在荒漠的世界里,一定會找到綠洲。經(jīng)過修改后,明顯地表現(xiàn)出了學生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2.取舍材料,調(diào)整結構。文章的觀點與材料必須統(tǒng)一,觀點統(tǒng)率材料,材料表現(xiàn)觀點,如果文章只有觀點而沒有材料,或是有材料卻不能證明觀點,那就要進行修改。對于材料取舍的要求,一是必須能夠證明觀點;二是新穎典型有代表性。圍繞這個要求合理取舍材料。比如一同學在習作中為了表現(xiàn)母愛,選取如下事例:母親夜半背我去醫(yī)院看病,路上累得氣喘吁吁,全身汗流浹背。像這樣的事,用來表達母愛本來無可厚非。但是仔細想想,并不太符合現(xiàn)實?,F(xiàn)在一個電話就很容易解決問題,醫(yī)生出診不是方便多了嗎?何況這么重的孩子,母親如何能背得動?這些不值得我們?nèi)岩蓡??假如真有其事,說明自己病得很重了,那又如何感受到母親的辛苦?這樣看來,所選材料未必很好,倒不如刪了背自己上醫(yī)院一節(jié),把自己病重在家時母親的焦慮與忙碌表現(xiàn)出來。這樣修改后的文章材料就顯得更真實貼切了。
調(diào)整結構就是把作文中段落層次不明、過渡照應不好、開頭結尾不理想的地方加以改正。如果我們肯花點工夫,為自己的作文尋找一種最合適的表現(xiàn)形式,那么無疑,再平凡的作文也會在新鮮中閃光。
3.推敲文字,錘煉語言。語言文字是文章內(nèi)容的表現(xiàn)形式,要想語言文字能夠準確、完美地表達思想內(nèi)容,就得進行語言文字的推敲。對不準確的、多余的字、詞、句、段落都要舍得進行刪、改、調(diào)、換、補。
例如下面句子:(1)母親的話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2)街上柳樹葉子掛著一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不動。經(jīng)過修改后的句子為:(1)母親的話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他的心,他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2)街上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上掛著一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梢钥闯觯褂昧诵揶o手法后,句子變得更生動形象了。
三、明確作文評改方法
1.教師示范評改。教師將典型文章集體評改示范,具體指導學生如何評改作文——教給評改方法。強調(diào)“一作一得”,即抓住每次習作的訓練要求,一篇作文訓練一個重點。學生寫完后,教師先將學生作文瀏覽一遍,選取兩到三篇有代表性的,有時當堂朗讀,有時印發(fā)給學生,有時在多媒體教室里將范文投射在屏幕上。先放手讓學生評改,教師針對本次習作要求的重點,結合學生作文的具體評述,適時點撥,提出修改意見,示范評改。
2.學生自我評改。學生參照教師的示范評改,根據(jù)教師提出的修改意見,按照教師制訂出的評分細則,評價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師巡視并加以指導。
3.學生相互評改。學生互評互改一般以六人為一組,每組設一組長,負責本組作文的收發(fā)、檢查、督促和匯總工作。組內(nèi)成員應體現(xiàn)出不同層次,以利于學生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4.學生評后再改。教師對有共性的問題進行講評,然后要求學生結合教師的講評通讀全文,進一步提高自主性評改作文的能力。一方面結合批語,認識本次習作的得與失;另一方面結合教師的講解,弄清審題、立意、選材、結構和修辭等方面的不足,并一一修改。
5.指導寫作文后記。作文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寫作文后記。采用綜合評講、專題評講、佳作評講、對比評講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的習作,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實踐證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作文,是一種較為科學的批改方法,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具體表現(xiàn)。同時,在修改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改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也更加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作文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修改作文的主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黃橋中學語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