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了,記憶就輕輕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蟲又要響起來了?!笨墒且稽c(diǎn)影響也沒有,鄰舍兒啼人鬧弦歌雜作的深夜,街上輪震石響些許并起的清晨,無論你靠著枕頭聽,憑著窗沿聽,甚至貼著墻角聽,總聽不到一絲秋蟲的聲息。并不是被那些歡樂的勞困的宏大的清亮的聲音淹沒了,以致聽不出來,乃是這里根本沒有秋蟲。
——葉圣陶《沒有秋蟲的地方》
對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濟(jì)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無風(fēng),處處明朗。這時(shí)候,請到城墻上走走,俯視秋湖,敗柳殘荷,水平如鏡;唯其是秋色,所以連那些殘破的土壩也似乎正與一切景物配合:土壩上偶爾有一兩截?cái)嗯?,或一些黃葉的野蔓,配著三五枝蘆花,確是有些畫意?!扒f稼”已都收了,湖顯著大了許多,大了當(dāng)然也就顯著明。不僅是湖寬水凈,顯著明美,抬頭向南看,半黃的千佛山就在面前,開元寺那邊的“橛子”——大概是個塔吧——靜靜地立在山頭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還生著短短的綠葉。往南往北,往東往西,看吧,處處空闊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這時(shí)候;我們真得到個“明”字了。
——老 舍《大明湖之春》
自從我們搬到郊外以來,天氣漸漸清涼了。那短籬邊牽延著的毛豆葉子,已露出枯黃的顏色來,白色的小野菊,一叢叢由草堆里鉆出頭來,還有小朵的黃花在涼勁的秋風(fēng)中抖顫。這一些景象,最容易勾起人們的秋思,況且身在異國呢!低聲吟著“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之句,這個小小的靈宮,是彌漫了悵惘的情緒。
——廬 隱《異國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