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p>
一張泛黃的舊照片能承載多少思念和寄托?雖然照片上的日期早已被時間無情地磨掉,但那照片里的孩子和悠長的巷道,剎那間如潮水一般涌上心頭。那夢中的紅墻綠瓦,曾經扎根在我腳下的土地上。
我喜歡那片土地的氣味。
早晨醒來,微濕的空氣里有陽光和植物的味道,參天的古樹擋住了耀眼的陽光,樹下,綠葉和泥土散發(fā)出自然的芬芳。小巷旁邊有一個市場,從清早開始,人們就絡繹不絕。兒時的我每每經過這里,總是刻意地加快腳步,那空氣里肆意亂躥的魚腥味總讓我頭皮發(fā)麻,而現在想來,那卻是最真實的生活氣息。
我喜愛那片土地上的人們。
童年總是很美妙。記憶里的土地是我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每個人都熱情,美麗,勤勞。鄰居已過花甲的阿婆在市場賣菜,健康爽朗。我愛看她剝新摘的豆角,如嬰兒肌膚般光滑的豆衣,裹著小巧圓潤的豆粒,豆粒從阿婆的手中滾下來,落到編制的竹籃里,只一會兒便剝了一籃。孩子們在路上追著,跑著,肆無忌憚地尖叫。小巷里少有車來車往,小院外面便成了他們游樂的天堂。婦女們做完家務,便聚在一起靠在墻邊閑聊。她們在等她們下班的丈夫和放學的孩子回家,偶爾會和路過的熟人打聲招呼,邀請他們到家里坐坐。女人們彼此好像總有說不完的話題。三姑六婆的閑言碎語,不論是真實的抑或是虛構的,都是小巷人的生活。人們沒事時會去鄰居家串串門,講講自家的或別人家的小事。人與人之間如此單純,日子也如純水一般,淡淡的。
我迷戀那片土地的風景。
這里的建筑有最簡單的結構。我和外婆住木頭結構的房子,屋頂上是青灰色的瓦片,連在一起,成了一道淡淡的墨痕,那顏色,讓人靜謐安心。紅色的磚頭墻被刷成了雪白,在歲月的侵蝕下,已漸漸發(fā)黑。我伸手觸碰,高大的墻面有微微突起的顆粒,那紋理依舊清晰,忠實地記錄著年華、往事、時間的痕跡,還有這片土地上曾奏響的歲月古歌。這里的天空中沒有飛機飛過后留下的弧線,抬頭,只是一片狹長的湛藍色的天,被葉間的陽光攪亂,漸漸看不分明。墻角的野花開了,雜草也從古墻的縫隙間鉆出來,生機勃勃。阿伯用巨大的掃把掃地,瞬間揚起一大片塵土。有人說,這片土地寂靜而荒蕪。我說,他不懂——我的土地,有撼人心魄的美。
漸漸地,我的步履變得艱難而沉重,我腳下的土地上有我太多不愿割舍的回憶和年華。此刻,這土地是松軟而厚重的。然而后來,我的土地被陰暗冰冷的石頭森林包圍,下一秒,也許就會被吞沒。
再用相機照一張相吧。愿這光陰之河就此斷流,凝固,讓我永遠在腳下這土地上憩息,成長,讓我永遠擁有這土地上的一切。
【作者系浙江省溫州中學籀園文學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