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閱卷過程中,筆者經(jīng)??吹竭@樣的文章:它以一個議論性的語句開頭,中間卻圍繞一件事展開敘述,然后在結尾處又使用景色描寫的句子收尾,并且作者在敘事的過程中,還不時地插入幾句議論,表明自己對這件事的態(tài)度。面對這樣的文章,我們不禁會問,這是哪一種類型的文章呢?這是魯迅所說的雜文嗎?雜文是以議論為主的文章,中間的敘述是為議論提供論據(jù),而上面所說的文章又不像是雜文,最終只能將其歸為“四不像”文章。這樣的文章常常因“文體特征不鮮明”而被打入三類文。
如何避免寫作中出現(xiàn)文體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呢?我們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要有文體意識,不要“信口開河”
這里所說的“文體意識”,是指我們在審好題、立好意之后,開始思考怎么能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認識、感受順暢地寫出來。我們應在敘述、議論、抒情這三者中選擇一種作為表達方式的主體,然后在表達過程中,適當?shù)夭迦胍粌删洳捎闷渌磉_方式寫的句子。這樣才能保證寫出來的文章文體特征鮮明。比如說寫議論文,整篇文章就得以議論為主,為了論證而不得不敘述時,要把事件壓縮成幾句和自己觀點聯(lián)系緊密的話,然后圍繞這個事例展開議論。如果把引入的事例大段地展開,就會喧賓奪主,使文章的議論特征淡化,最終變成“四不像”文章。
不要“信口開河”是指開始寫作時,我們不能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因為開頭的一句話,就已經(jīng)決定了你的文體。如“我永遠忘不了王老師那高大的身影……”就是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的開頭;“兔子為什么跑不過烏龜呢?這是它的驕傲所致”則是議論文的開頭。試想,如果我們順著第一個開頭,往下開始議論,順著第二個開頭,往下開始敘事,那文章怎能文體特征鮮明呢?
二、要看清文體要求,不要“恣意發(fā)揮”
雖然現(xiàn)在好多省份的高考作文“文體不限”,這一要求表示我們可以用各種文體來表達自己的認識、情感,但這是否說明我們寫作時就可以不重視文體呢?我們先來看一下2010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要求:請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這個作文要求里有一個重要的信息“除詩歌外”,也就是說,我們的作文不能以“詩歌”這種文體出現(xiàn)。
針對作文題中對文體要求的三種情況,我們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來應對。
針對要求“文體不限”的作文題,我們就可以寫自己最拿手、最擅長的文體,如議論文、抒情性散文是大多數(shù)人比較擅長的,但如果自己擅長敘述,那就不妨寫一篇小小說。
針對要求“除詩歌外”的作文題,我們的選擇余地很大,只要不寫成詩歌,其他文體的選擇也就和上面的方法一樣。
針對要求“寫成記敘文、議論文”這類有明確限制的作文題,那就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我們只能按要求去寫。
三、要熟悉文體特征,不要“信馬由韁”
當我們確定自己要選擇什么文體寫作時,我們還得了解各種文體的特征,以便讓自己的認識、情感能夠盡情發(fā)揮。在考場中,一般以“議論性文章、記敘文、抒情性散文”三種文體為主,那么,我們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它們各自的特征。
議論性文章首先,議論性文章為了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一般不采用曲折含蓄的手段來暗示觀點,而是采用直接的、十分明確的方式,將自己的觀點清清楚楚、毫不含糊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論點是作者觀點的集中體現(xiàn),是文章的靈魂和統(tǒng)帥,論點表述清楚,不含糊,才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認知的準確,才能讓讀者信服。其次,議論性文章中的事件不是為了講述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而是選取其中的某個點,分析事情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或者給人的啟迪。論據(jù)一般要選擇名人的事例,此外我們還可以選擇詩句、名言、俗語等作論據(jù),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記敘文記敘文一般圍繞一個核心事件展開,塑造形象或揭示中心,達到感染讀者、影響讀者的目的。但無論是以人物為主,還是以事件為主,都要以敘述為主,并適當?shù)亟栌妹鑼懮系囊恍┘记?。如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這個人物之所以讓我們記憶那么深刻,是因為展現(xiàn)他貪婪的動作描寫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如果一篇記敘文只是按六要素簡單地羅列一下,那只能是一杯毫無味道的白開水。因此,記敘文和議論性文章的區(qū)別在于議論性文章重在分析原因、教訓,而記敘文則是展示過程。
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最大的特點是以情感人,所以抒發(fā)情感時要感情真摯,愛憎分明。對待朋友我們是熱情,對待敵人我們是憎恨;對待君子我們是敬重,對待小人我們是厭惡;對待自然的美景我們是喜愛、贊美,對待堆積如山的垃圾我們是憤怒……面對不同的對象,我們會有不同的情感,而在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時,傾向要鮮明。需要強調(diào)的是,情感的抒發(fā)要真摯,不要無病呻吟。
小說按理說,有了記敘文,再把小說列出來,顯得多余,但是為什么要單獨說它呢?因為它和一般的記敘文不同:一般的記敘文寫的大多是真人實事,而小說卻是在生活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藝術作品。簡言之,一個重在實寫,一個重在虛寫。因此,如果我們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那么,我們完全可以寫一篇形象鮮明的小說,讓人物有個性化的語言,或個性化的動作,或個性化的思維,以此來感染讀者。但要注意的是,除了人物,我們還須重視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變化。只有合乎正常思維邏輯的、曲折多變的情節(jié),才能打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