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選自《史記》)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一自然段文字中的三個“無不”,兩個“莫敢”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什么?
答:
2.比較項羽《垓下歌》和劉邦《大風歌》表現(xiàn)的思想有何不同?(《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答:
3.第三自然段中哪些文字最能表現(xiàn)司馬遷對項羽一生功過的評價?請簡要說明。再找出最能表現(xiàn)司馬遷觀點的句子是哪兩句?
答:
4.評價歷史人物應做到“有理有據(jù);把歷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中去評價;從評價中獲得經(jīng)驗教訓,以啟示今人”。請搜集古今人物對項羽的評價,并談談你有何感想,再談談自己對項羽的評價。
答:
【徐雪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