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里,母親的肩膀上,似乎總是或挑或扛著什么東西。很小的時候,我的搖籃是一個大籮筐。母親把筐放在扁擔的一頭,另一頭挑著種子或糧食,奔走于地和場、場和家之間。鄉(xiāng)間的小路崎嶇不平,但記憶中我從未受過丁點兒顛簸之苦。我覺得母親的肩膀好神奇好有力,挑起了我童年的夢。那時,我一直仰望著母親的肩膀。
小時候,家里沒有自來水,也沒有井,父親又常年在外打工,挑水的重擔就落到了母親的身上。母親挑水時,我總喜歡跟在后面,看著母親躬下身,把右手搭在扁擔上,一起身就挑了起來,兩只水桶有節(jié)奏地晃著,地上留下了彎彎曲曲的水跡。那一年,我踮起腳才能看到母親的肩膀。
后來,母親再去挑水時,我趁母親不注意,像母親一樣彎下腰,想挑起那擔水,可肩膀上像壓了一座大山。我咬著牙站了起來,結果還沒邁步就癱倒在地,水也灑了。我揉著發(fā)痛的肩膀看向母親,母親笑了:“你的肩膀太嫩了。”直到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母親肩膀上的擔子是那么地沉重,怪不得扁擔換了好幾副,而母親的肩膀也磨出了一層又一層的老繭。那一年,我和母親一樣高。
現(xiàn)在,我個頭比母親還要高了。雖然在外上學,但母親的肩膀卻從來沒有離開過我的生命。從家到車站有兩里路,母親每次都堅持把我送到車站,母親肩膀上背著一個包,手里拎著一個包,包里裝滿了可口的飯菜和水果。母親雖然生活貧窮,但是她的心靈永遠是高貴的。因為她心里裝著兒女,裝著長輩,卻從來不考慮自己;她就是用那瘦弱的肩膀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從小學到中學,是母親無怨無悔地用她的肩膀托起我的成長,背起我的希望。我清楚母親肩上的擔子很重,我聽到過她有時候在夜里哭泣,母親不是一個絕對堅強的人,但她卻從不把這種負擔告訴給我。可我,又做過什么呢?
現(xiàn)在,我長大了,我知道我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啊,正是千千萬萬個這樣的母親,托起了祖國的希望,撐起了民族的脊梁。
■
看到“肩膀”這個題目,我就想起了母親。是母親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是母親用淚水和微笑伴隨著我們成長。這樣想著,生活中的一幕一幕就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激蕩著我的心緒,所以我用一些零星的往事來表達對母親的愛。
■
本文用“肩膀”做經,以“很小的時候”“小時候”“后來”“現(xiàn)在”為緯穿起了往事,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由“肩膀”生發(fā)開來,聯(lián)想到母親用瘦弱的肩膀支撐起這個家,再聯(lián)想到千千萬萬個這樣的母親,由實到虛,層層深入,主題突出。
【作者系山東省莒南三中學生,指導并置評:王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