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蘆花蕩》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孫犁寫的一篇富有傳奇色彩的小說。因為是名家名篇,教學參考資料即使不是汗牛充棟,也是連篇累牘。作為校長,我總是平等地參與學生的課堂討論,并適時進行點撥。參加教研組的評課,在大家觀點不一致時,我不是進行非此即彼的評價,而是積極引導,鼓勵爭鳴,自己的看法也僅作為一家之言?,F就聽評課中發(fā)現的問題和存在的爭議談談一己之見。
一是人物形象分析還有舊的思維定式的痕跡
《蘆花蕩》中老頭子的形象描寫中有這么一句: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在小組討論中,我認真傾聽著,其中一個同學說: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這一句說明老頭子很簡樸。簡樸是一個褒義詞,同學們還是習慣于英雄就應該有好詞贊美。其實穿著破舊本是艱苦戰(zhàn)爭年代困難環(huán)境供給有限所致,讓學生了解那個時代的背景,有助于深刻理解作者對老頭子外在形象的刻畫其實有著真實的生活基礎。寫英雄不必高大全,也不必盡善盡美,真實即可。這一點尤其重要!這種對傳統英雄形象的反叛,可以打破舊的思維定式。
二是老頭子是任務失敗還是只出了一點差錯?
當老頭子沖破敵人的封鎖,鉆進葦塘后,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老頭子嘆了一口氣,停了半天才說:“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小女孩睜大眼睛問:“為什么呀?”老頭子直直地望著前面說:“我沒臉見人?!睂Υ?,有人理解為是他沒有完成任務。其實,敵人封鎖得那么嚴,槍林彈雨中,誰又能擔保萬無一失呢?任務應該說是基本完成了,只是出了一點兒小差錯。老頭子的自責,一方面說明老頭子“好面子”,另一方面說明老頭子對自己要求過于嚴格。關于這一點,大家很快統一了認識。事實上,深入研讀課文,這類問題不難解決。
三是第一段的環(huán)境描寫到底是寫景色之美,還是寫環(huán)境嚴酷?
景物描寫具有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推動情節(jié)、為下文作鋪墊等作用?!短J花蕩》的景物描寫更值得揣摩。小說一開頭,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寫: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那么,第一段的景物描寫到底是寫景色之美,還是寫環(huán)境嚴酷?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其實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寫,既有社會環(huán)境的嚴酷,又有自然風光的美麗。這樣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白天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里躲避”了。所以實質上是寫環(huán)境的嚴酷?!疤炜盏男切且蚕窠谒?,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既是實景,又表現了敵人拿游擊隊沒有辦法的怯懦心理;如果能聯系到敵人“呆望”這一獨特的視角,我想第一段應該寫的是環(huán)境的嚴酷。當然,深夜葦塘里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以及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顯示了白洋淀人民戰(zhàn)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頑強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
?。ㄘ?編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