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學則須疑,是語文教改的一種創(chuàng)新理念,是語文新課標的精髓。課堂上,學生問得有深度有廣度,的確是件驚喜的事情。筆者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把它寫出來以饗讀者。
質(zhì)疑一:有一次,我提出“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觀點,隨即有名學生提出小學課文《坐井觀天》中有句對話是錯誤的。我不由一怔,忙刨根問底。該生背出青蛙的對話:“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試想,在青蛙的意識里,天和井口是一樣大的,青蛙是不會有“那么遠”一問的。該學生振振有詞。我稍一思忖,該生的觀點不無道理呀。
質(zhì)疑二:在教讀《石壕吏》一文時,有學生提出:詩人杜甫投宿在石壕村一老翁家,到底住在哪里?我一時語塞。該生分析:石壕村老翁一家不是大戶,從詩中描述不難看出,據(jù)我分析,老翁家不可能有地方讓詩人留宿。試問,詩人到底住在哪里?是啊,詩人住在哪里呢?我無從回答。
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頗有感受,也很欣慰,又怎么會去在乎答案呢?
?。ㄗ髡邌挝?吉林省安圖縣兩江鎮(zhèn)大興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