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痹娧灾?,詩傳情,古詩凝練,魅力無窮。常吟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詩學素養(yǎng)。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古詩教學,并力求探索出教學古詩的新思路。
一、情感引領,架起文學橋梁
古詩,語言凝練,意境悠遠,或詠物寄情,或抒情啟思,首首膾炙人口、境界高遠、蘊涵哲理,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后,都隱含著詩人彼時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煙的文學長河中,古詩就如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理應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架起這道通往文學圣殿的橋梁。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準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下學習語言,才能使學生從中獲取情感與人文精神的養(yǎng)料,才能豐富感情世界,開啟藝術想象力,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和語文品質。
二、立足詩詞,放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詩學素養(yǎng)
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是無情物而是有情人,他應有健康的人格、豐富的情感世界和藝術想象力。因此在大語文觀理念的指導下,古詩教學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氣質和詩學素養(yǎng),使學生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中,領悟語言文字之精妙。由于古詩短小精悍,有很多詩學生在孩提時代已會背誦,教師應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積累,加以引導,激活興趣。如鼓勵學生主動背誦,開展“每日一詩”活動;偶有學生用上一兩句詩詞,要大加褒揚;開展誦詩擂臺賽,評選背詩小能手。在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中,以詩文誦讀為學校的特色,提高學生的文學品位,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記憶力,還使其積累了眾多的佳句、絕唱,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使學生感受到與他們心魄相系的古詩文的獨特美質,那才是真正屬于他們成長發(fā)展的精神家園。
三、淡化詩意,品析誦讀,尊重個性化
詩人在創(chuàng)作一首詩時,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同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不能以自己獨白式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
四、多元教學,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詩歌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語文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媒體,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作品質。教師引導學生賞析、品味的過程,同時是向詩人學習習作的過程,這些隱性學習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品評、鑒賞的能力,使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受益匪淺。
五、拓展閱讀,培養(yǎng)詩趣,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
課改提出的新理念“要用教材教”,即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把語文課堂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天地,也就是學生的生活和大自然,和學生共同開發(fā)和生成開放、富有活力的古詩課堂。
(作者單位 河北省正定縣南牛鄉(xiāng)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