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分析漢語語言特點入手,探討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語感能力;語言特點;閱讀方法
語感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指出“文字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訓練”,呂叔湘老師也有“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的感悟和教誨,學生的語感強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達方面都會不斷前進。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而且語感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好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的方法,從而為學生打好語感能力的基礎,使其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具備更強的學習能力。
一、注重對漢語語言特點的理解和應用
1.語言節(jié)奏
漢語是一種音義結合的語言,具有音樂美的特點,而音樂美的本質在于節(jié)奏。在漢語中,節(jié)奏就是漢語語音在一定時間里呈現(xiàn)的長短、高低和輕重等有規(guī)律的起伏狀態(tài)。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注重語言的節(jié)奏,不但有助于學生感受作品的內涵,而且有助于他們感受語言美,提高語感能力。
2.關鍵詞語
通常在一篇文章中都會有一些關鍵詞語引領整篇文章的結構和主旨,加強對關鍵詞語的分析,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蘊,增加對語言美的感受,也可以提高語感能力。比如在詩歌中,也有一些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活句”“活字”等關鍵的詞語,它們體現(xiàn)了全詩的藝術形象,并將這種形象生命化,學生可以真切地感受詩中的語言魅力,從而增強語感。
3.語句修辭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收編的多數(shù)文學作品,都巧妙地結合了一些修辭手法,這些修辭的運用使語言表達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分析各種修辭,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使學生深刻感受語言美,同時增強語感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方法
1.感悟語感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可以調動學生的眼、口、耳、腦等多感官同時參與對語言文字的感受過程。
?。?)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體現(xiàn)教師對課文的理解,展示教師的朗讀技巧,教師范讀時的表情、語氣、語調、體態(tài)等,學生看得著、聽得見,可以模仿和學習,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語感訓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誦讀的語言節(jié)奏中感悟語感。
?。?)學生自讀
培養(yǎng)語感的關鍵是“自己的語言實踐”。因此,學生的自讀尤為重要,學生自讀要突出多讀。多讀,可以一篇多讀,也可以讀多篇文章。一篇多讀,對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起到了促進作用;讀多篇文章,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語感實踐的機會,對形成敏銳的語感大有益處。
2.體味語感
培養(yǎng)語感,應抓住文章中最能表情達意的字、詞、句、段,要善于抓關鍵詞語捕捉語感點,引導學生分析、思考、領悟和體會情感,逐步理解表達效果。
(1)詞句比較
課文中的有些詞句雖不深奧,卻十分傳神,非常精妙。教師應抓住這些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分析、比較、細細體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段落理解
課文的一些重點段落非常精彩,對理解全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應指導學生理解和體會其語感效果。
?。?)細節(jié)體會
細節(jié)描寫對寫人記事的文章來說必不可少,它雖不是文章的最精彩之處,但卻具體入微,對學生理解全文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豐富語感
語感與想象緊密聯(lián)系,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想象是思維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教材是將各種文化信息用語言文字記錄下來的閱讀材料,只有充分利用這些語言材料進行想象,產(chǎn)生“內心視像”,才會感受語言的原始信息,引起情感的共鳴,豐富學生的語感。
?。?)想象促朗讀
想象的參與會使語感在朗讀中顯現(xiàn)出來,要培養(yǎng)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的習慣和能力,讓事物的形象隨著語流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建立起語言與形象間的聯(lián)系。
?。?)想象促理解
想象過程經(jīng)常要運用一些巧妙的修辭語句,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語言材料引導學生理解文字的形象性,通過想象進而聯(lián)想感受語言的生動性、含蓄性。
?。?)想象促思維
想象是發(fā)散思維的源泉,教學中應有效利用課文中的發(fā)散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4.內化語感
語感雖然以感受為基本形式,是一種心理體驗,但是這種體驗來源于對生活的體驗,有對語言文字的感性積累,才有理性的妙悟。這種積累既是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也是語言文字的積累。只有重視這兩方面的積累,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感,在聽、說、讀、寫的運用中顯現(xiàn)出來。
教學時,注重學生對生活體驗的積累,要有意識地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的體驗,喚起腦海中對客觀事物的感知形象,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力。同時,應注重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積累。把識字、學詞當做語言積累的基本起點,隨著識字量的增加,詞匯的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不斷提高,讀文時才能暢達通順,說話時才能妙語連珠,寫作時才能文思泉涌。因此,學生應多讀、多背、多記,這樣他們就能把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既可以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時直接引用,也可以借鑒、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逐步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作者單位 河北省黃驊市羊二莊鎮(zhèn)雙廟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