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shù)學教育的變化
長久以來,傳統(tǒng)的教學體制一直是以“學科本位”為基礎的,由于這樣的教學體制的實施,數(shù)學往往會被教育工作者向更深刻的方向挖掘內容,從而導致數(shù)學學科的題目和題型變得難、偏、怪。自中、小學新課程改革以來,國家對學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數(shù)學課堂要求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則起主導作用,同時并且樹立了對學生的三維培養(yǎng)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數(shù)學的教育已經(jīng)不再像以前一樣,一味地向難、深的方向發(fā)展,而是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出了要求。在新的教育要求下,教師的教學方法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有的數(shù)學課堂注重雙基的培養(yǎng),有的注重學生的團隊合作的能力的提升,素質教育開展得有聲有色。
二、問題的提出
數(shù)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shù)量關系的科學。數(shù)學在各個領域的重要作用已經(jīng)得到了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重視。因此,學生在中學階段必須學好數(shù)學,而要學好數(shù)學,聽懂數(shù)學課是前提,掌握數(shù)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的推理方法、邏輯思維是根本。而最終所有的這些都會落實到解數(shù)學題上來。
然而,老師在和眾多學生的交流中都會有這樣一類情況出現(xiàn):“老師,說心里話我能聽懂課,可是我在做題的時候就是不會”?!澳苈牰n,但不會解題”是目前中學數(shù)學教與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一節(jié)效果不錯的課,不僅要有好的課堂效果,更需要學生良好地掌握知識。問題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怎樣做才能取得課堂和課后的雙贏?
三、原因及分析
首先我們可以思考一下,要解決數(shù)學問題需要具有哪些能力呢?一般來說,如果一位中學生基本具備了“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那么對思考問題、解決數(shù)學問題是有很大幫助的。而學生這些能力的習得,是由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來決定的。
?。ㄒ唬┙處煼矫?br/> 教師的備、教、輔、改、考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方式是學生產生“能聽懂課,不會解題”的主要原因。
1.教師的講課方式、教學方法是根源
新課程改革中將教師定位在課堂的“引導者”上,學生的某些習慣和思維方式都是在課堂上滿足的。對于知識點的講述,如果采取了灌的方式,那么老師的“主導地位”就變成了“主動地位”,學生很自然地成為“被動者”,教師把所有的步驟、思路都講出來了,學生很喜歡,因為他們直接獲得了答案,直接跳躍到目的地,但是學生缺乏了根本性的思考,那就是“為什么要這樣想、為什么會想到這方面去”。學生所謂的“聽懂”只是老師具體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學生沒有主動地參與教與學活動,當然談不上運用知識解題了。
2.教師的教學水平、責任心都有待加強
?。?)備課時只備教材,而不備學生。其實備學生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如果對學生具體情況沒有了解,對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估計過高或者過低,只是憑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備課、授課。那么在實施數(shù)學教學的起始階段就已經(jīng)發(fā)生了偏差,最終必然會導致“只能看,只能聽,不會做”的結果。
?。?)課堂講課分析和解題指導不得法。老師在上課、解題時好像講得頭頭是道、激情洋溢,可是到學生那里就只有頭昏腦漲,聽也聽不懂或者是聽懂了一點點,一旦學生自己動手就不知道從何處著手了。
?。?)不能及時監(jiān)督、適當施壓,訓練題的針對性不強。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給學生施加一定的壓力,訓練要有針對性,有壓力才有動力,有針對才有鞏固。學生本身都有一定的惰性,沒有壓力,沒有督促,各項作業(yè)和任務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學生的學習也只能是空談。
3.教師對學生的不公平
絕大部分老師都會平等地看每一位學生,但是行為上絕大部分老師都會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不公平。從而影響大多數(shù)學生上課時的聽課興趣和課后的學習情緒。這就需要老師們多一些反思,多一些總結,多一些與學生的溝通,相信一定可以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
(二)學生方面
學生在預習、聽課、作業(yè)、復習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都是產生“能聽懂課,不會解題”的主要原因。
1.學生學習沒有主動性,沒有計劃性,沒有目的性
由于一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往往是被動地學習,或者是懶于去主動學習,每個星期、每個月、每學期也沒有制訂學習計劃或學習目標,造成所學知識沒有體系,一知半解,自然而然就產生了不會解題的情況。
2.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沒有勤學好學、預習的良好習慣
?。?)課前不注重預習,被動聽課。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僅僅是體現(xiàn)在課堂上,課前的預習是否到位對學習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如果能夠做到課前基本了解知識點,并帶著一些問題走進課堂,那么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必定會對相關的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反之,常常打無準備仗的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不會解題也是必然的。
?。?)課堂上易分心,丟失自我。聽課是學生學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不認真聽課就失去了解數(shù)學題的基礎。很多學生都有體會:課上精力無法集中,大腦有時候一片空白,有時候覺得解題枯燥無味,甚至有部分學生“埋頭苦干”消磨時間,在課堂中丟失了自己,這也是不會解題的一個原因。
?。?)做不到日事日畢。當天知識的復習和作業(yè)是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學生在做作業(yè)、解題時,往往只滿足于問題的答案,對于推理、計算的嚴密性、解法的簡捷性和合理性不夠重視,把作業(yè)當成任務,把作業(yè)當成負擔。沒有認識到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的必要性。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新知識的最初階段是忘得最快的時候,不及時地復習鞏固,不及時地弄明白自己不理解的,遺留的問題日復一日的積累,也就造成了學生“能聽懂課,不會解題”的結果。
四、問題總結
總之,產生“能聽懂課,不會解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復合型的,是目前教育現(xiàn)狀、學生的現(xiàn)狀產生的。作為數(shù)學教師,中學數(shù)學教學一方面要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又受中考、高考指揮棒的制約。如何在夾縫中求得兩全,我想應該要引起整個教育界的深思和探索。
在全國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之際,相信每一位數(shù)學教師都會不斷努力地探索,充分發(fā)揮數(shù)學教育的功能,為全面提高年青一代的數(shù)學素養(yǎng)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青藤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