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感情需求不斷增多,婚姻似乎成了個一碰就碎的瓷花瓶。很多人在婚姻中面臨矛盾之時,不是想著如何去溝通、協(xié)調(diào),化解彼此之間的隔閡,而是動輒以“離婚”為最后的退守,造成在“圍城”內(nèi)外來往不斷的尷尬。其實,每一樁幸福的婚姻都是在與不和諧作“斗爭”中逐漸“鍛煉”成“鋼”的。
一天,小鐘在家輪休。午飯后,他正準備午睡,手里捧著幾份工作材料瀏覽著。這時,上班前的妻子再一次叮囑:“下午17時,別忘了去幼兒園接孩子?!?br/> 小鐘有些不厭煩了:“知道了。不放心的話,你去接孩子不好嗎?”
妻子見小鐘不耐煩了,也沒好氣了:“提醒你接孩子,也說錯了嗎?”
小鐘反譏道:“這句話都讓你說爛了,整天嘮嘮叨叨的,煩不煩?”
妻子不悅了:“平時哪天不是我去接孩子,今天讓你去接一次,你就生這么大的氣,好像孩子是我一個人的?!?br/> 小鐘只好解釋說:“我不是說不去接孩子,我只是煩你嘮叨,年紀輕輕的就這樣,上了年紀比你媽還嘮叨!”
妻子搶白道:“我媽嘮叨,只能說明她心眼好,咱們的孩子她可沒少疼愛,不像你媽,有空寧可打麻將,孩子她問過嗎?”
聽妻子指責(zé)起自己的母親,小鐘耐不住了:“你媽對咱們孩子好,我也沒忘記她呀!我哪次出差回來,不給她帶些禮物?我可不像你沒心沒肺的,你有沒有主動地去看過我媽一次?再怎么說,她畢竟是我媽?!?br/> 妻子見丈夫指責(zé)自己,更沒好氣了:“嫌我對你媽不孝順是不是?我就這樣,愛憎分明,看不慣的話,你可以找孝順你媽的媳婦?!?br/> 小鐘生氣了:“不要以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能過就過,不能過的話就分開。別整天在我面前頤指氣使,嘮叨個沒完沒了?!?br/> 妻子的火氣也上來了:“有什么樣的母親,就有什么樣的兒子,我不過是讓你去接孩子,你就和我吵架,你不想要孩子的話,我想要,盡不了當(dāng)父親的責(zé)任,別拿脾氣充大頭。你就是撒手不管,我也能把孩子帶大?!?br/> 小鐘當(dāng)真了:“既然這樣說,我們就沒必要天天在一起磨嘴皮子,不如離婚!你高興,我也清靜點?!?br/> 妻子也毫不相讓:“離就離,孩子有一個不稱職的父親,還不如沒有的好。”
于是,一句接孩子的叮嚀成了一場“戰(zhàn)爭”的導(dǎo)火索。
夫妻吵架往往就是這樣,吵著吵著,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傷害雙方感情的“黃牌警告區(qū)”。往往只為一件小事,言語缺乏親和便逐漸偏離了對問題本身的解決,偏離了互相交談了解的功能,變得冷漠而無情,這恰恰是因為雙方都缺乏對夫妻情分的心理牽掛,以至于在相互背離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小鐘和妻子雖然未必真的離婚,但是,夫妻雙方每一次在吵架中感情受到的傷害都不是很快就可以治愈的,常常會累積成怨,造成夫妻關(guān)系的裂痕,夫妻隔閡也可能由此產(chǎn)生。因此,夫妻之間的爭吵,有相當(dāng)一部分起源于不恰當(dāng)?shù)厥褂谜Z言。
夫妻關(guān)系與父子等等血緣關(guān)系不同,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唯一依靠情感來維系的一種家庭關(guān)系。
夫妻之間講究情分,即感情,這是夫妻得以結(jié)合的基礎(chǔ),也是維系夫妻最根本的紐帶。因此,當(dāng)夫妻之間發(fā)生矛盾的時候,雙方都不應(yīng)傷害夫妻關(guān)系這根生命線。但是,很多夫妻在吵架的時候,總是有意無意地威脅到這根生命線,借以加大打擊對方的力度。這種做法包括:講絕情的話,貶損對方的人格和價值,辱罵對方的直系親屬如對方的父親、兄弟、姐妹等。應(yīng)該說這些都是夫妻吵架時候的語言禁區(qū),因為在這些地區(qū)作戰(zhàn)最容易傷害夫妻感情,也最容易把一樁婚姻吵到離婚的地步。
成功而幸福的婚姻并不是天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正是通過“吵架”等夫妻矛盾的“磨煉”才“煉成”的。而面對矛盾,如果夫妻雙方選擇離婚,這無異于不讓婚姻受“磨煉”,所以,輕易離婚是剝奪了婚姻“鍛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