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和興趣是教學中最需要的心理品質,教師對學生要有情,要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投入,把課上得有趣味,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了情感和興趣,才能引起大腦的興奮。有情趣的學習活動,學生不但沒有壓力,而且會樂此不疲,記憶、理解、創(chuàng)造潛能就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朗讀中讓學生感悟文中的情感,又將這種由學生主觀感悟的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既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又能使學生感悟文章的情感內容。因此,筆者在朗讀訓練中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以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情趣,在讀中自悟。
一、運用電教媒體,引發(fā)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態(tài)的變化著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小學生幾乎都迷上了動畫片。出于對上述理論和現(xiàn)象的認識,我便著手“動畫趣味導讀”嘗試,即把小語教材中那些動態(tài)因素多、內在聯(lián)系緊的課文,通過電腦多媒體制作成鮮明的動畫圖像,再配以形象貼切的解說,這樣逼真的情景模擬,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朗讀欲望激發(fā)了出來。如《狐貍與烏鴉》一文的導讀中,為了讓學生能充分感知狐貍用花言巧語騙取烏鴉獲取食物的可恥品質,讀出狐貍那種假惺惺阿諛奉承的語氣,我設計了這樣的動畫導讀片段:烏鴉叼著肉,站在樹枝上,狐貍來到大樹下,看到后直流口水,用花言巧語一步一步地騙取烏鴉獲取食物,最后狐貍叼著肉跑掉了。在動畫顯現(xiàn)的同時,配以恰當的解說,不但使學生獲得了審美上的愉悅,而且使之樂讀、善讀,從中感悟出狐貍的話并非出于真誠,而是別有居心。
二、教師范讀,引發(fā)情趣
教師范讀是引發(fā)學生朗讀興趣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童話、寓言故事,通過范讀,讓學生即學即仿,把語氣、語調、表情模仿得惟妙惟肖。在教學《做什么事最快樂》時,我首先范讀課文,借助表情及少量的動作,用不同的聲調讀出人物對話時不同的語氣,讀出青蛙在不同情況下的神情、行為與語言。繪聲繪色的朗讀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烈鮮明的感情色彩感染了學生,從而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在聽讀中深深感受到了課文的內在情趣,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朗讀愿望。在興趣盎然的讀書中,學生深刻感悟到:為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就會覺得最快樂。
三、分角色朗讀。再現(xiàn)情景
分角色朗讀,不僅能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如《小松樹和大松樹》一文中有三個角色:小松樹、大松樹和風伯伯。指導朗讀時,首先進行分角色朗讀前的鋪墊,讓學生明白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大松樹很謙虛,風伯伯和藹可親。在進行分角色朗讀時,讓學生揣摩出三者的不同語氣、語調,然后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朗讀。這樣,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從而心領神會地讀出了對角色不同的理解,深刻體會到了小松樹的盲目自大,感受到了風伯伯的和藹可親,并且懂得了做人要謙虛謹慎。
四、編排小品表演,體驗情境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游戲表演是他們最喜歡的事。在教學趣味性很濃的文童時,我就抓住有利時機,以演促讀,通過編排小品表演誘導他們進入情境,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這樣不僅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還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他們有機會動腦想,動身演,動口講,激活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字,對提高學生朗讀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教學《做什么事最快樂》時,我就以課本為劇本,以課堂為舞臺,布置學生分角色邊朗讀邊進行小品表演。通過表演朗讀,學生能迅速進入角色,體會到課文的豐富內涵,朗讀更具表現(xiàn)力、感染力。
五、以評促讀,調動積極性
教學中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朗讀評議過程,變“要我讀”為“我要讀”,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如教學《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第三小節(jié):“盲婆婆聽著,想著,心中充滿了歡樂?!笨蓡枌W生能把歡樂的感覺讀出來嗎?讀后學生評讀。然后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氣引導學生說一說:當你走進廣闊無邊的田野時,聽到小河丁冬丁冬的流淌聲時,你的感覺怎樣,心情怎樣呢?再次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激情。以上教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在評議、爭辯和練讀中,表現(xiàn)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這種理解感悟是積極的、自覺的,因而也是深刻的,在讀中豐富了學生對詩歌語言的感受。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針對不同類型課文的特點,教師要運用多種朗讀訓練的方法,去誘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情感,喚起他們的生活經驗,使朗讀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熱點”,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更深一步地感悟文章的情感內容,悟情、悟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