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課程改革以來,小學語文課堂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變化,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問題:活躍的課堂背后,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課堂上“語文本身”的東西少了,“關于語文”的東西多了。筆者認為,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越來越庸“腫”,當下應該為語文課堂教學“減肥瘦身”,還語文教學真實的面目,這樣才能打造輕負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解放學生。
一、減去朗讀技巧的傳授,重視內容理解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教學宴踐中的朗讀卻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師對于朗讀的指導不得要領,只重視聲音形式,不重視內心體驗;只重視表層的技巧,不重視語言的內蘊。常聽一些教師直截了當?shù)馗嬖V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重要意義。因此,許多學生一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就認為該讀重音,而不知道有時重音輕讀,表達的效果更強烈??桃饽M角色的聲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調,也削弱了語言本身的表現(xiàn)力。
要把朗讀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然地讀。尤其是關鍵句段,要邊讀邊思邊議。這既是朗讀指導,更是啟發(fā)學生理解課文。學生只有理解了課文。才能讀出感情,這正是正確指導朗讀的方法——重在內容的理解而不僅是技巧的傳授。
二、減去形式主義的討論,重視主體感悟
小組合作探究是實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一種很好的途徑。然而,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有的只是致力于闡述自己的觀點,對于同伴的觀點充耳不聞,置之不理;有的則對同伴的觀點全盤接受,拿來己用,不動腦筋;有的剛剛分好組,沒討論幾句,就被教師制止安排下一項內容了。合作學習顯得匆忙、零亂,學生從中收獲甚少。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從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來開展合作學習:(1)讓學生在學習新課前進行預習,上課伊始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預習檢查。(2)在解讀課文內容時,如有讓學生感悟的地方,在給學生自主學習后,小組內再交流感受。(3)口語交際時要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交流,以訓練口才。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內都有收獲,促進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共同得到提高。
三、減去完美精彩的過渡,重視語言訓練
平時,我們看到的課堂教學,尤其是示范課和展示課,看上去都完美得無可挑剔。讓聽者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教者那精彩的導人語、近乎完美的過渡語,足見教者深厚的文學功底、了得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短短的40分鐘時間,不是教師展示個人才華的時候,也不是學生在享受、回味美味的教學大餐。教師的任務是引領學生去品味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訓練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在語文學習中,教師的灌輸很難起到大的作用,從根本上說,它需要依賴學生的訓練和感悟。遵循說話訓練的規(guī)律,按照“敢說”、“能說”、“會說”的步驟,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可收到滿意的效果。而這三個步驟又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最終實現(xiàn)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目標。
四、減去漫無目的的拓展,重視文本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求語文課堂教學能對教材進行文本拓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拋開教材和課本,進行漫無目的的瞎拓展、空拓展、亂拓展,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影視音樂欣賞課等。
課堂中文本的有效拓展既要是對教材的拓展,又要反哺對教材的感悟。從某種角度來看,拓展文本是基于教材、服務于教材的,拓展的是教材深藏著的意蘊,是教材包含著的內涵。因此,有效的文本拓展須符合以下要求:
1.“以人為本”的原則。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拓展。具體來說,就是立足于學生情感上喜歡、感興趣、可接受、樂于主動參與的拓展點來進行拓展,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獨立拓展、積極思考、勇于表達、努力創(chuàng)造的熱情。
2.“以本為本”的原則。任何拓展都應是在教材基礎上的拓展,任何拓展都不能背離教材的“規(guī)定”,即拓展要遵循“以本為本”的原則。所謂“以本為本”,就是要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拓展時,要深挖教材,緊扣課本,以教材、課本為中心,向四處輻射、發(fā)散,以教材、課本為基礎,求高,求新,求深。
基于以上原則,可從創(chuàng)設情境、解讀文本、提升主旨、學習技法等方面進行有效拓展,既能達到教學目的,又節(jié)約教學時間,使課堂內的教學效果延伸到課外。拓展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教材的需要,符合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服務,為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