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這挾裹了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基因、凝聚了無數代智慧文人書寫經驗和性情體驗的創(chuàng)造物,曾經以靈動或沉靜的風格折射歷史,以飄逸或穩(wěn)健的形體再現(xiàn)人的心靈,而今卻在整齊劃一的字庫中排列,在手指與鍵盤的敲擊中被動呈現(xiàn)。她的美在小學語文課堂里,也深陷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強勢包圍之中,隔著斑駁的顯示屏,在不斷升級的電腦硬件和軟件中,她氣息微弱。形與神脫節(jié),漢字成了筆畫和筆順的機械組合,失去了與人的精神的深度關聯(lián),漢字的美在消隱!它的生命力在弱化!多媒體對人工書寫權利的侵蝕,或說,我們對漢字書寫權利的放棄,對當前語文教學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一、漢字的美與語文教學
中國漢字包括“形”和“神”的美,“形”是一種對空間結構的把握,“神”是書寫者精神、氣質、學識修養(yǎng)的物質再現(xiàn)。作為一種藝術它將語言藝術和造型藝術親切地結合為一體,是中國文化史中基礎最深厚、歷史最悠久、性質最穩(wěn)定的藝術方式之一,與文學、美術、建筑力學、美學等各種藝術領域都有關系。
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美的感悟和興趣,讓“我要寫好字”成為學生普遍、自發(fā)的要求,筆者以為這是一個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應該做的事情。郭沫若同志說過:“培養(yǎng)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guī)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人,這樣寫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獨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還可以逐漸免除這些壞毛病?!惫系倪@段話多么的語重心長,除了講寫字的要求外,還說到了練習寫字對學生素質提高的作用。筆者以為學習漢字美的藝術,對審美能力、語文素養(yǎng)、能力發(fā)展、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的提高都有作用。
1.培養(yǎng)審美情趣
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漢字的美作為一種藝術,有人把它比作無聲的音樂,不是有“筆落驚風雨”,“筆下有雷聲”的說法嗎?也有人把它比作舞蹈,通過筆墨線條的緩、急、收、放、轉、停,來抒發(fā)作者的藝術情趣。書法與繪畫更是有“書畫同源”的說法,我們還可以從建筑、雕塑、玩具中體會漢字美的神韻。學生通過對漢字美的這種感受、學習、欣賞,對于審美情趣的提高是有幫助的。
2.促進思維能力發(fā)展
漢字書寫藝術講求空間布局,在對稱、均衡中又要有所變化,其筆力的輕重,筆勢的緩急又能在形象中寓含樸素的辨證思想。書法藝術的鑒賞首先要求觀賞者能把具體的漢字物象轉化為相應的意象,這就需要運用形象思維(注:也有人稱之為意象思維),在形象思維的促發(fā)下伸展想象的翅膀,從而進入書法藝術的境界,與書寫者進行情感和心靈的對話,聆聽他們的人生智慧,再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真諦,由有限的個體存在延伸至無限的宇宙大道,而這樣一個概括、總結的過程又需要有抽象思維的介入。漢字美的創(chuàng)造過程同樣經歷了一個將抽象的情感、思想物化為點與線的形象組合,不同的點線組合又無不積淀著書寫者的理性精神,而局部鬼斧神工的點染恰恰是他們靈感思維迸發(fā)的印證。所以,對漢字美的感受、鑒賞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的思維鍛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提高了對空間的感知和想象能力以及對事理的抽象思辨能力。漢字形神兼?zhèn)涞拿?,在孩子剛學習寫字的時候,對于發(fā)展其觀察和空間感知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寫字時要求姿態(tài)端正,心平氣和,達到“察之者貴精,擬之者貴似”的境界,這是觀察力的發(fā)展。當然,在書寫實踐中,伴隨著運筆技巧問題的解決,書法表象的儲存,謀篇布局,這些都離不開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的能力。而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在學習寫字的過程中同樣得到了潛移默化的發(fā)展。
3.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我們祖先賦予了漢字“文化”與“人文”的品味,中國漢字本身就蘊涵著豐富的知識、智慧和審美情趣,它的美講究意境、情韻和格調。漢字作為一種語言符號,總是負載著一定文化內容的,由之寫成的詩詞曲賦,小說散文都是學生的精神養(yǎng)料,在對漢字美進行教學、指導的同時,也是語文素質的積淀、提高的一個過程。
4.利于習慣養(yǎng)成
漢字的書寫是一種規(guī)范性很強的藝術,要求做到一絲不茍,既要用手,又要用眼,更要用心,不僅要多寫,多練,還要做一個有心人,多看,多想。因此學生要寫好字必須有堅強的毅力,持之以恒,勤學苦練。這對學生養(yǎng)成認真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是非常有利的。
5.凸現(xiàn)學科品質
“對話與合作”的教學理念其實對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要能熟練并較有藝術性地書寫漢字,能恰當地運用漢字(形體)來表情達意。從另一方面說,在審美含量頗高的書法作品中,學生所領略的將是一個自由境界,這一境界“是誕生于一個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這充沛的自我,真力彌滿,萬象在旁,掉臂獨行,超脫自在”(宗白華《美學散步》69頁)。書法意境的創(chuàng)造取決于書寫者的情感思想和胸襟,同時,書法也能熏陶鑒賞者的性情,擴展他們的胸襟,這是靈魂和靈魂對話的窗口,是真正關心人的存在、為人的價值而設立的平臺。所以,漢字的書寫充滿了濃厚的人文色彩,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漢字書寫直接指向了學科的目標定位:人文精神。語文說到底并非只是教人“斷文識字”的工具,它更具有完善人格、充實人生、調節(jié)情感的人文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漢字的書寫,在它邁向藝術和美的無盡努力中無不凸現(xiàn)著語文的學科品質。
二、漢字美在多媒體中“安樂死”的表現(xiàn)
1.粉筆板書變成過去時
由于多媒體運用的普及,所有對板書的設想都可以通過多媒體表現(xiàn)出來,它克服了黑板板書呆板的局限,可以通過將一段文字配上聲音、畫面、動感等等,給學生全新的視聽覺感受。板書這種行為似乎因為多媒體的介入而成為過去時??墒钱斘覀儊碇匦聦徱暟鍟@種藝術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同樣也在丟棄與板書如影隨形的漢字的美。漢字的美是書寫者個性的融入,是靈動的表現(xiàn),也是自信心的折射。語文老師如果有一手工整漂亮的粉筆字,一定會引起學生興趣,學生既學到了學科知識,也學到了書法技巧,還得到了漢字美的享受與熏陶。學生還會有意無意地對教師的字進行模仿,潛移默化地從中受到美的教育,也會對教師油然而生欽佩之情。記得我在高中時遇到了一位字寫得特別好的老師,他的板書一絲不茍,一節(jié)課下來,就是一幅美的圖畫。我們都非常喜歡上他的課,看他板書,并且還去研究一些有關書法的知識,也就在那個時候,我才知道柳體就是我們老師寫的這種字。我有了一種“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理想。
可見字好的老師在板書過程中是個人魅力的展現(xiàn),是對學生的一個無聲的教育與啟發(fā)??墒怯辛硕嗝襟w,教師所有的這些感受都將走到了多媒體的后面,成為永遠的過去完成時。
2.寫字水平要求降低
多媒體對漢字的處理,已經超出我們任何一個單個的人對漢字的感受,它可以使?jié)h字的變化淋漓盡致,眼花繚亂。因為它的介入,教師對自己和對學生的寫字水平的要求都在降低。
從教師來說,盡管他的字也許寫得不好,但是他卻可以通過電腦的功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漢字以他所希望的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這個展現(xiàn)出來的效果是和字好的老師一樣的,因此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可以與教師的粉筆字沒有一點關系。很多以前不得不用筆寫的東西,比如學生的成績報告書、學生作業(yè)本上的姓名等等已經全部“電腦化”了,曾經在我們小時候模仿老師寫在黑板、作業(yè)本上的字,已經變成了“塵封的往事”?!叭忠辉挕?,尤其是粉筆字和鋼筆字的要求,因為多媒體的出現(xiàn)顯得不再重要了。人是有惰性的,這種惰性因為壓力的降低而膨脹,當教師發(fā)現(xiàn)用時間去練字,還不如去研究多媒體的操作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字不美而練字的內趨力和外趨力都已經不夠了。這樣一來,教師寫字水平的整體滑坡便不足為奇了。
3.對漢字美的體驗和沖動在減弱
現(xiàn)在的課堂是現(xiàn)代化的,條件好的中小學,每個教室都配有多媒體裝置,學生的課桌肚里就是電腦,教師上課只要一張軟盤就可以一路到底。而那樣一種畫面卻再難尋了:在寂靜的課堂上,一位教師在黑板上洋洋灑灑地寫著美麗的漢字,在教師身后的是幾十雙求知、崇拜的眼睛,他們在直面漢字動態(tài)呈現(xiàn)的逼人的美,那是一種體驗,那是一種要寫好漢字的沖動的勃發(fā),那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向往,所有這些都是教師自身的魅力在寫字的時候完美張揚的體現(xiàn),不需要教師再用任何語言去感染。當一種沖動、一種激情、一種向往轉化為學習的一種動力,一種力量,一種習慣的時候,這不正是我們的目的和任務嗎?可是由多媒體輸出來的再美的漢字還能給學生如此美的體驗與沖動嗎?
如果新的教學手段的運用以犧牲我們最傳統(tǒng)、最珍貴的東西為代價,那么這樣的付出是不是太大了?但是只要我們意識到漢字美在多媒體中“安樂死”這樣現(xiàn)狀的存在,把握“一切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提高教師自己的漢字書寫水平,在語文課,尤其是小學語文課中,繼續(xù)發(fā)揚板書的獨特魅力,我深信所有的問題也將不再會成為問題。
三、反思:漢字美消隱背后的語文教育觀念
漢字在音、形,甚至在義上都有極富魅力的美學價值,在它和人的精神實現(xiàn)了深度的結合之后,它已經成為一種藝術,積淀著文化,呈現(xiàn)著心靈。因此,漢字美在語文課堂上的消隱其實是一種錯位的語文教育觀念。
從語文與教育的關系上看,語文教學承擔著調諧學生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形成的作用。因此,無論是哪一階段的語文教學,審美都應該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和目標,漢字的人工書寫不是為了讓學生能在日后讀懂機器操作說明書,而是為了領略自由、舒展性情,漢字人工書寫被多媒體所“招安”,這本身不就說明了我們對技術理性的盲從嗎?以漢字等形式存在的美是人棲居這個世界的方式,也構成了他們生命的意義,因此“是人,而不是技術,必須成為價值的最終根源;是人的最優(yōu)發(fā)展,而不是生產的最大化,成為所有計劃的標準”(高亮華《人文主義視野中的技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15)。語文學科教學目標的設置顯然更是要人的發(fā)展為內在尺度,可是當我們關注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的使用,舍棄了優(yōu)美且有情趣的漢字人工書寫時,又有誰能說它與語文教學乃至教育的目標不是南轅北轍呢?
當然,審美方式的實現(xiàn)也并非通過漢字美這唯一途徑,文學和藝術的美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我們所強調的是,失去了對漢字美的感受也必然會弱化語文教學和教育的功能。也許,漢字美的消隱也只是作為冰山之一角,然而,一葉落而知秋至,我們提倡在語文課堂上強化和鞏固漢字人工書寫的地位,在更深的意義上也就在提倡和維護一種素質教育的理念,讓全面素質教育的理念真正貫徹到教育、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去。
?。ㄘ熅庬f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