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認知發(fā)展來說,具備閱讀能力能為兒童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而實現(xiàn)獨立閱讀的前提是識字,因此,識字教學從古至今都是基礎教育的主題。時代不斷變遷,如何改變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的單一性與乏味性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教育者的關注和重視,如果識字的過程是快樂的,那么學生的識字旅途將是豁然開朗的。
教師是學生識字旅途中的主要導游,做個快樂導游,讓學生快樂地進行識字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在這里,我來談談自己是如何充當快樂導游,讓學生進行快樂識字的。
一、快樂繪圖中識字
兒童的天性明顯要求直觀性,根據(jù)兒童的這一特點,可以把抽象的文字符號還原成圖像,借助兒童形象思維的優(yōu)勢,讓他們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具體形象的圖畫,而中國文字恰恰是從象形開始的,所以有“書畫同源”的說法。
我在《口、耳、目》的教學中,便安排了通過繪畫象形字而進行識字的教學。課前我準備了一些象形字的演化過程圖片,學習中我先找出像“日”“火”“木”字這般形象突出,圖畫感強又易畫的獨體象形字,讓學生畫一畫。然后變魔術般在學生的畫上直接演變象形字,繼而演變成楷書。學生們看到這奇妙的變化,都瞪大了眼睛,由此看出學生不僅記住了這些字,對漢字的起源也有了早期的認識,從而引起了對漢字的好奇與熱愛,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當然,在短短的課堂上并不允許學生在認識每個字時都動手去畫一畫,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象形字的演變過程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在課后的拓展練習中,學生很自然地能利用象形字的特點,通過看圖觀察,猜讀認識了“魚”、“石”、“網(wǎng)”、“刀”。在這一過程中,很自然地讓學生養(yǎng)成了觀察字形猜認字形的好習慣。
在畫中識字,對于天性酷愛畫畫的小朋友們,將是一種快樂的體驗。
二、快樂發(fā)現(xiàn)中識字
低年級的學生雖然簡單活潑,但也有其獨特的發(fā)現(xiàn)能力,因此,可以利用他們獨特的發(fā)現(xiàn)能力培養(yǎng)識字的興趣,讓他們快樂地識字。
一次,我正用紅粉筆寫了個“日”字,用白粉筆寫了個“月”字,一個學生突然嚷了起來:“‘日’和‘月’不一樣,‘日’沒有缺口,‘月’有缺口。”他的發(fā)現(xiàn)讓我覺得很意外,發(fā)現(xiàn)小朋友原來有他們自己獨特的觀察角度。我抓住他的話,問他是否知道為什么“日”沒有缺口而“月”有缺口,他思考了一會,說:“因為太陽總是圓的,當然沒有缺口,月亮卻常常變得不圓,所以有缺口?!闭娴牟荒懿慌宸∨笥褌冐S富奇特的想象力,從此,我在教學生字的時候往往會先出示生字卡讓學生們觀察:(1)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2)它們有什么異同?
例如:
?。?)“塵”字。學生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是一個‘小’字和一個‘土’字組成的?!?
?。?)比較‘木’字和‘禾’字。有的學生會說:“戴了帽子的是‘禾’,沒有帽子的是‘木’?!?br/> 三、快樂表演中識字
低年級的學生活躍非常,尤其喜歡表演。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lián)系。如學習“看”字時,我先讓一學生上臺表演孫悟空常做的一個動作:將手放在額上,看遠方。表演者表演得賣力有趣,學生們哈哈大笑,于是我讓大家分析他的動作:“手”在上,眼睛“目”在下,就是“看”了,就可以像孫悟空那樣看到很遠的地方了。又如學習“休”字,先讓一學生靠在一小樹干上,再讓學生們想一想“人”靠在樹上是為了什么,學生們很快就能從表演學生的動作中想到“人”靠在“木”上是在“休”息。這樣快樂的識字教學過程,往往能事半功倍。
四、快樂猜謎中識字
中國的許多漢字都非常有趣,均可編成字謎。讓學生猜測字謎的關鍵是學會按漢字結構規(guī)律猜想,通過猜測,學生可加深對字形的記憶,鞏固所學漢字的有關知識,也可以激發(fā)想象力,靈活腦筋。猜謎,本身也是一個快樂的學習過程。我常常會在課堂中穿插猜謎環(huán)節(jié),如“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