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初中語文作為其他學科的基礎教育學科,內容豐富、多樣,韻味深長而悠遠,是滲透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制訂教學方案時,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教學內容有效滲透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初中語文;素質教育;滲透
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部改革的主要課題,素質教育的提高有利于學科全面、有效地開展,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能,符合當今社會人才發(fā)展的需求。語文學科作為學科之首,內容豐富、多樣,涉及面廣,是素質教育實施的最佳途徑。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整合教學結構,將素質教育有效地滲透到學科中來。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滲透。
一、實施因材施教法,滲透素質教育
語文學科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內容蘊涵和體裁等方面都不盡相同,教師應結合不同的體裁、不同的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保持學生興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素質教育的認知和理解。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時,筆者讓學生自主朗讀,感悟其內涵,即采用的是“朗讀自悟法”,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小草偷偷從地下鉆出來”中“鉆”字的妙用。而講《濟南的冬天》一課時,筆者則采用的是“總結歸納法”,讓學生分組討論、總結知識點,通過交流、互動想象濟南的冬天。同樣是抒情散文,其內容的形式不同則學習方法也就不同,這樣有助于學生提高對素質教育的認知程度。
二、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滲透素質教育
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理論性學科,其知識內容廣泛,蘊涵著各種形式的人生哲理,滲透素質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語文學科的內容則是素質教育滲透的最佳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知識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實踐、探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教學生命為主題的閱讀文本時,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魯迅的白話文時,有助于學生了解當時社會的黑暗,幫助學生分辨是非,塑造學生疾惡如仇的性格等等。這些都是通過語文學科的特點來實施的。實踐證明:語文學科內容中包含了無限的素質教育精髓,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
三、加強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yǎng),凸顯素質教育
語文學科的基本技能是:聽、說、讀、寫。教師應著重從這四方面入手,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權,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的學習空間和環(huán)境,四者相結合教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感受這四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有效地把握語文基本技能,凸顯素質教育。如:聽是說的基礎,而說又是對聽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讀有助于豐富寫的資本,而寫是對讀的一種體現(xiàn);讀有助于聽,而聽又能推動寫,四者關系復雜,且密切聯(lián)系。這樣相結合教學,能夠有效地推動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能夠最大化地凸顯素質教育的在語文教學中的和諧發(fā)展。
總之,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是素質教育得以實現(xiàn)的有力保障,同時素質教育的實施又激活了語文學科的教育形式,兩者相輔相成。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在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審美能力、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上有著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全方位地滲透素質教育,借以促使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曉明.語文課程與教學新論[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9-12-30.
?。?]吳慶麟,胡誼.教育心理學:獻給教師的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周成平.新課程名師教學100條建議[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代蕊華.課堂設計與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楊東.新課程教學基本策略[M].開明出版社.
?。ㄗ髡邌挝?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