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遇到一些學習態(tài)度差、學習成績不好、學習中意志力、自信心比較弱的學生,這些學生被稱為問題學生。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如何疏導好問題學生的心理,使其健康發(fā)展,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根據(jù)問題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工作,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問題學生;心理;疏導;學習態(tài)度;意志力
教師在漫長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學生可謂是形形色色,有品學兼優(yōu)的三好生,有中規(guī)中矩的乖乖女,也有不思學習、性格叛逆的頑皮小子。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工作就包括問題學生的轉(zhuǎn)化。在工作中要積極思考,努力探索,更新自己的觀念,通過愛護、重視問題學生,對問題學生進行研究,找到問題學生的形成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達到轉(zhuǎn)化問題學生的目的。
一、對問題學生要深入了解
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特別是班主任的工作中,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個學生。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有其自己的獨特性,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的性格、心理特點等也就各不相同。教師在工作中應該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發(fā)展趨向、學習基礎等,只有對學生作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把握學生的心理,掌握問題學生的癥結,從而“對癥下藥”,起到“藥到病除”的作用。曾經(jīng)有一位學生,平時上課的時候老愛講話,老師提醒了好幾次但效果都不好,甚至提醒次數(shù)多了后還和老師頂嘴。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談話也一直采取沉默的態(tài)度,不愿意與老師交流。但和同學們卻打鬧嬉戲,玩得熱火朝天。交給他的班委工作完成得也可以,有失職的時候。長期如此老師就認為這個學生是家里條件太優(yōu)越,沒有生活的緊迫感,或在家里跟父母交流不夠,時常不聽父母與父母頂嘴。然而通過家訪,得到的結果恰恰相反。家長告訴老師,該生在家里絕對是個乖娃娃,對家長的意見言聽計從,從不和家長頂嘴,并且在家里話也不多,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也沒有反應出對學校的什么不滿意。了解到這個情況后,老師分析他可能是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一直在嚴格管教下沒有機會反叛。一旦逃離了父母的眼睛,自己自由了,內(nèi)心深處的一些好動因子便不自覺地就冒出來了。針對這個情況,老師有意識地引導該生參與學習和班委工作中,并一再地表揚他工作積極,性格活潑,將來一定有所作為。果然漸漸的他上課不再講話了,也不和老師頂嘴了,班委工作也更加負責積極了,后來還主動找老師認錯,和老師交流以前的種種不是。
二、尊重問題學生
學生處在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特別是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發(fā)育的年齡,叛逆、好動是其特點。但是不論是叛逆的學生還是溫順的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老師的尊重,這是每一個人的基本心理,跟叛逆不叛逆無關,或者叛逆的學生更希望得到老師的尊重。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老師對待問題學生更多的是批評、責備,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工作中應該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民主地接納問題學生,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關愛他們。
三、愛心感化問題學生
學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夠成熟,一旦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出現(xiàn)違紀的現(xiàn)象,就可能被老師劃為問題學生。老師在工作中應該用心去關心他們、滿懷愛心地和他們進行溝通。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切實地體會到老師的愛,特別是對問題學生,更是要用真摯的愛去感化他們。有的學生父母常年在外務工,這些學生的通病就是缺少人來管教,所以養(yǎng)成了很多壞習慣,比如逃課、打架、上課說話等等。有一位學生老愛找老師借錢,還時常逃課、打架。通過談話以及家訪,發(fā)現(xiàn)該生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對他的照顧關心不夠,并且很多時候沒能及時寄給他生活費用。從那時起老師經(jīng)常關心該生生活費用是否足夠,并且一直鼓勵他好好學習,經(jīng)常和他談心,周末和他一起運動。最后在畢業(yè)考試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關昱姝.班主任如何做好問題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彭莜.問題學生的情感軟化[J].教育科學論壇.
?。?]曾令華.善待問題學生[J].湖南教育.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玉林市陸川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