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以來,我參加了很多的教學比賽。因為肩負著學校的期望,所以也不敢怠慢。往往是經過精心的準備,十多次的試上修改,數(shù)次的推敲指正。最后,一節(jié)堪稱完美的公開課終于亮相。也如愿地在比賽中作了較為完美的演繹。我以為:要想比賽得獎,教師必須當好導演的角色,而學生則需配合作出色的表演。而我卻經常疑惑,這是真正的語文課堂嗎?有沒有真正的導向性和示范性呢?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課堂完整,答案精彩,發(fā)言踴躍,構思精巧的課堂才是成功的課堂。殊不知,這恰恰忽略了教學的本質。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學有所獲。一節(jié)課,可以不完整,可以有錯誤,可以適當?shù)某翋?,可以按部就班,但絕對不可以讓學生學而無獲。當然可以肯定地說,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確傳授了學生該學的知識,而學生肯定也學到了一些技能,可是,幾乎所有參加上課比賽的老師都明白,學生所應學習的東西并不是在這節(jié)公開課上學到的。早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在老師的布置監(jiān)督下,將該學的內容精心預習了,認真質疑了,深入領悟了。這熱鬧的課堂,不過是學生和老師一道表演的天衣無縫的展示罷了。這樣的課堂沒有創(chuàng)新,只是熱個剩飯,這其實也不能怪我們的老師。因為課堂環(huán)節(jié)不完整就意味著教師把握課堂的能力不行;學生回答錯誤頻出就意味著教師教學效果不行;沒人發(fā)言,課堂沉悶,就意味著教師組織教學的水平不行;而課堂教學構思按部就班,那簡直就是證明自己處理教材能力平庸嘛,在這一系列奇怪想法的指揮下,注定學生在教師教學的開始就必須熟悉即將上演的節(jié)目,有的甚至要經過艱苦的排練。想一想,只是在表演,只是在展示,學生不假思索即對答如流,思維上沒有任何窒礙,違背學生認識掌握知識的規(guī)律,做所謂的精彩分析,這樣的課堂,學生會有什么收獲呢?對所需講解的知識點,只是作點名式的講解,沒有深入的探究,我們舉辦這樣的活動,目的和意義何在呢?
從上文的分析中,大家不難發(fā)現(xiàn)對課堂教學本質的理解決定著課堂的效率;大家對優(yōu)秀課堂的評價標準決定著課堂的走向;對學生的考試評價標準決定著老師關注的目光。同樣,對于一節(jié)優(yōu)質課堂的評價,如果學生在這節(jié)課堂中的學習是有收獲的,那么有些內容沒有講真的就是一種錯誤嗎?學生回答出現(xiàn)偏差,真的就是效果差嗎?學生因為遇到疑難,課堂陷入一時的沉悶,真的就是災難嗎?在學生還沒有對課文熟悉之前就硬生生地切下那份最有味道的進行咀嚼真的叫做精彩嗎?不,缺憾沒關系,收獲才是硬道理。影響課堂的關鍵因素就是眾所周知的考試,它決定了課堂馳騁的方向,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有了壓縮餅干的味道。但是,這一切似乎是誰也無法撼動的,只要有考試在,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都會想方設法圍著它轉,那么我們的考試到底有什么問題呢?我個人認為主要還是因為激烈的考試競爭讓我們迷失了教學的方向,教學思想認識上的偏頗讓我們錯誤地解讀了優(yōu)質課堂的標準。那么,該如何克服這種本末倒置的錯誤做法,達到語文工具性與文學性的完美結合,在這里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讓學生有一點收獲
任何一節(jié)課,如果學生走出來和走進去時沒有什么兩樣,學生所學的、所知道的、所能動手的各種知識和能力沒有任何變化,那么,可以斷定這節(jié)課,學生是沒有什么收獲的,沒有使學生變化的課堂教學是失敗的教學。如果每個教育者都明白了這個道理,那么,我們的學校在安排一節(jié)公開課的班級時,就不用煞費苦心地挑選什么優(yōu)秀的班級了;我們參加比賽的老師也就不用絞盡腦汁擔心上課班級水平的優(yōu)劣了。熱鬧的公開課,只是一種展示,面面俱到的常態(tài)課,只是淺嘗輒止。而我們應該把教學目標具體化、縮小化,有側重,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二、讓過程成為自然的領悟
怎樣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在課堂上產生質的變化呢?我認為,主要是教師在設計課堂時必須關注過程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關注學生理解和領悟的過程;二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導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教師的問題剛提出來,就急著讓學生回答,一時之間沒人響應,就唉聲嘆氣認為學生素質不行;也有一些老師,設計了一大堆不要過程的問題,學生回答的聲音整齊響亮,師生一唱一和,仿佛在練習大合唱。曾經有位教育家這樣說過:“沒有思考的回答是沒有價值的。”因此,課堂中一時的冷場是不需要驚慌的,有時甚至是必須的。教師必須設置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學生感受新知識的疑難,讓學生陷入困惑中去。學生只有經歷了惑—疑—悟的過程,才會真正地有所收獲。教師的教學必須跳出問答式教學的模式,進行巧妙地引導。
三、選擇重點的突破才是關鍵
一篇內涵深刻,語言優(yōu)美的名篇,值得學生學習的東西很多,如果什么都講,勢必不能進行深入的探討,學生也會對知識的掌握僅僅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我認為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要結合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情況確定自己的教學方向。課堂目標?任務盡量集中,一節(jié)課圍繞一項內容展開,突破一個重點。教學中盡量撇開無關緊要的問題,直擊問題要害。在學新課時,教師就會面臨著很多種選擇:故事的生動、想象的豐富、內涵的深刻、言語的優(yōu)美準確等等。你要根據你的學生情況選擇,然后重點突破。
總之,我認為真正的語文課堂要還它的質樸與自然,我們的各種交流也不能流于表面,無論怎么改革,語文立足文本必不可少,提高語文能力才是根本。特別是競教課和示范課,要放在常態(tài)下去評判優(yōu)劣,讓它們起到導向和示范的作用。我也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語文的精彩一定會在學生的身上得到展現(xiàn)。
(作者單位 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