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式,轉(zhuǎn)換教學角色。在新課程改革前提下,怎樣才能讓學生擁有豐富的作文素材、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提高寫作素養(yǎng)、讓他們的作文水平達到最佳。結(jié)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粗略地談一談。
關(guān)鍵詞:積累素材;直接經(jīng)驗;間接經(jīng)驗
美國教育家愛德加·戴爾認為:人類學習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來獲得知識,一是由自身的直接經(jīng)驗獲得;二是通過間接經(jīng)驗獲得。因此我認為,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與獲得也不外乎這兩種途徑。
一、由自身的直接經(jīng)驗獲得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無素材,就等于愚婦無米,炊就更難了。怎樣才能讓學生有豐富的作文素材呢?這就得深入生活、廣開文源。一次周記中,我要求學生寫體操表演的感受,交上來的作品中精品不少,為什么呢?因為學生為了參加這次體操表演,有連續(xù)三周的課外活動都在進行體操排練,最后,在江漢教育集團田徑運動會表演中又得了一等獎。這次周記成功的經(jīng)驗就得力于孩子們這些天的訓練啊!開始做操時,他們還不情不愿的,只是應付,感覺枯燥,但每天都做,老師每天對動作都有嚴格的要求,加之是代表學校參賽,他們就覺得不認真都不行了,認識到了其重要性,就認真做好每一個動作,當然,這中間他們有幾多的辛酸,幾多的淚水,也有幾多的感悟,最后又加上他們得獎的經(jīng)歷,在經(jīng)過了艱苦的訓練之后,他們又有了快樂的體驗,成功的幸福,感慨頗深,因此,佳作不少。由此看來,我除了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細心觀察外,還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各種活動,為其創(chuàng)造寫作素材,為“愚婦”找到大量的“米”,是一個很管用的方法。為了在作文之前使學生感受生活,我想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帶領(lǐng)學生做點什么。
這種“做”,不管是課上集體活動,還是課下分散活動,都必須提出明確的作文要求,讓學生在活動前有所準備,活動中有所留心,活動后落實到作文?!白觥钡姆N類可以靈活多樣,可分為采訪類、文體類、實驗類、勞動類、旅游類、漫畫鑒賞等。
毋庸置疑,這種“做”,應該適量,并要適合學生年齡特點。所以,不能忘記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原則。
作文之前,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做”,讓他們“做”得開心,“玩”得有味,并從中積累寫作素材,不僅其過程生動活潑,而且這種“寫”也成了一種享受。
二、通過間接經(jīng)驗獲得
引導學生積累素材,除了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做”,通過他們親自參與,獲得直接經(jīng)驗外,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他們更多地去獲取間接經(jīng)驗,以豐富寫作素材。獲取間接經(jīng)驗的途徑不外乎有閱讀書籍、觀看影視資料等,引導學生獲取間接經(jīng)驗也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也得根據(jù)學生年齡的特點來引導與要求,我在教學中的做法是,注重讓學生做摘抄、寫讀書筆記。我們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精美的、有思想的句子,得摘抄下來;另外,在讀書的過程中,總有一點觸動、一點感悟、一點啟迪,那就得寫點讀書筆記。這些點點滴滴是我們披沙揀金閱讀后獲得的,有了這些豐厚的積累,我們才能在寫作的時候,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它們轉(zhuǎn)化為我們寫作的素材。舉個例子:現(xiàn)在我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我發(fā)現(xiàn)他們這階段的作文好多都是談感情的,確切一點說,應該是他們的朦朧的愛情吧!在寫《真正的朋友》一文時,有個同學引用了一句摘抄來的話語,這一話語一定令她感悟頗深,用在這里也恰到好處:“我們總是說愿意為朋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但那僅限于當時,因為我們忘了這世上最厲害的工具——時間,它像一把銼刀,把誓言磨得一干二凈。所謂的地老天荒,只不過是一列勻速開動的火車,中途有許多人上上下下,最終成為一場沒有終點的單人旅行。”小作者就善于把這些積累的文字化為自己的血肉,為我所用。
那些精彩的句子遍布在我們的日常閱讀中,如果能堅持做,那么就會如魯迅先生說的一樣:“無論什么事,如果連續(xù)搜集資料,積之十年,總可成一學者?!备璧略谡劦椒e累材料時也說:“我在這一點上就像一個年輕時積累了許多銀幣和銅幣的人,年歲越大這些錢幣的價值也就越高。到了最后,他年輕時的財產(chǎn)在他面前塊塊都成了純金。”一位歷史學教授曾給學生講:“如果你能搜集兩萬張卡片,就可以在歷史方面成為權(quán)威?!碑斎?,不可能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學者、專家,但起碼可以把它作為一本收集資料的小冊子,這樣可以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提高認識,更加透徹地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且自己搜集的句子語言精美、表達雅致、富有張力和穿透力,也可以給自己的寫作帶來語言表達的智慧。
無論是專題閱讀,還是做摘抄與讀書筆記,與寫作之間的關(guān)系,不妨用一個比喻來說明——“看中了一塊草地去買羊”和“要養(yǎng)什么羊就要種什么樣的草”。閱讀可以分為三種:積累性閱讀、消遣性閱讀、專題性閱讀。那么,我們就可以兩手抓,在平時的閱讀中能夠善于做一些摘抄與讀書筆記,構(gòu)建自己的閱讀史,也要有相對集中的時間,來做一做專題閱讀。這樣,我們就不愁把閱讀積累轉(zhuǎn)化為寫作素材了。
有了直接經(jīng)驗與間接經(jīng)驗的積累,也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也能寫出好的文章了。
?。ㄗ髡邌挝?湖北省潛江市江漢教育集團東方紅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