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閱讀理解,從而獲取信息是我們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在初中生的各種英語考試中,最難提高但題量分值也最大的就是閱讀理解。閱讀理解部分分量最重,內容最深,語言最難,是對學生的英語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核。單詞、短語、語法還有對文章內容和題意的理解都在閱讀理解的考核范圍內。近年來,英語試卷不斷加大閱讀量,要求學生提高閱讀速度。那么,初中教師應該怎樣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加快閱讀速度呢?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分清文體
許多英語教師不懂各種不同文體的不同閱讀法,上課時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讀和翻譯,然后講題目。事實上這種教學方法并不能帶來學生閱讀水平的迅速提高。學生學到的只是從老師那里聽來的,很難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
事實上,每一類文體的語言表現(xiàn)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很多時候分清文體更容易找出作者的觀點和思路,解題時也就事半功倍了。
1.敘事類
敘事類的文章一般來說是最簡單的,學生只要看懂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即“5W”和“1H”,就可以大致做對題目。
敘事類的文章??嫉念}目類型是細節(jié)方面的內容,如時間、地點、人物、關鍵句子及猜測詞義等。這種文章的閱讀理解做法應該是先通讀原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后,進行相應的推理判斷,然后再做題。
2.說明類
說明類的文章一般以科技、地理、歷史、生物及人文等方面的內容為主,文章主要是要說明一項事物、事實、原理、成果等等。所以弄清所說明的對象則是解題成功的關鍵。
說明類的文章最大的特點是文中所有內容都是圍繞此說明對象服務的,而且此類文章一般都是語言連貫、結構清晰、前后呼應。
3.議論類
議論類的文章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兩個相反觀點在文章的一開始便給出,文章對這兩個觀點分別敘述,但作者的傾向就在對這兩個觀點的敘述中表現(xiàn)出來。另一類是只給出一個觀點,觀點出現(xiàn)的位置不定,但整篇文章都是圍繞這一個觀點展開敘述。
二、分清題目類型
不同的題目類型做題的方法也不相同,有些題目問的是宏觀的內容,如段落大意和主旨什么的;有些題目問的是細節(jié)方面的問題,比如某句話的意思或者詞義猜測等。
因此,教師在講解題目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不同問題進行不同分析,分清重點。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形成分清題目類型再做題的做題步驟。
1.主旨大意型
在初中閱讀里面,比較常見的是主旨大意型。事實上做這類問題也應該尋求一種有效的思路。文章的結構一般都很清晰,初中閱讀理解所考文章一般是說明文或議論文。做這類題目的時候,可以重新閱讀文章大意。如何在短時間內重新閱讀文章大意呢?那就是要著重閱讀并讀懂文章每段的首尾句。
2.詞義判斷型
此類題目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學生認識的詞語卻做別的解釋,二是學生不認識的詞語,可通過上下文猜測得出正確解釋。
英語教師可以采取這樣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首先,認真閱讀問題,并在原文中把該詞(或短語)找出來;其次讀上下文,大致猜測該詞意思;最后將各個選項中提供的詞語或解釋代入原文中,看哪個解釋更符合原文大意和主旨。
3.態(tài)度判斷型
做態(tài)度判斷題時要明確一種觀念,那就是作者的態(tài)度應該是清晰的、客觀的,所以諸如bias,subjective等詞語肯定是不對的。反之,objective一般來說會是正確答案。
怎么讓學生更好地回答此類問題呢?首先,應該讓學生找到表現(xiàn)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句子,一般在段尾或文章末尾。然后認真閱讀,正確理解文章大意。標出“but”“even”“nevertheless”等表示轉折的詞語。題目的答案一般都存在于這些轉折句中。
三、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高閱讀速度
英語閱讀速度也是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教師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訓練中,注意解決學生在基本語法、句型、習慣用語等方面的問題,同時也應通過各種方法要求學生記憶英語詞匯,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英語構詞法。同時還應適當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加快學生的做題速度,提高學生做題的正確率。這些習慣包括有意識地多讀難度適當?shù)亩涛?;段首、段尾句重點閱讀,要理解文章大概意思;關鍵詞句做標記:but,even,although之類的詞語一定要標記出來,以便做題時好找關鍵;不在一個地方過多停留……做題時還要注意,若是真的有題目太難理解不知如何選擇時,也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相應句子,然后看選項中那個選項與原文相同的詞語最多。一般來說,照抄原文的選項不會是正確答案。
?。ㄗ髡邌挝?黃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