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早點中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jié){、粢飯)十分有名,也深受市民喜愛,但卻是非?!捌樟_”的底層消費。如果早點再要上一層次,就應該是生煎小籠牛肉湯之類。記得小時候吃過的咖喱牛肉湯,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那“濃得化不開”的咖喱味,最令我難以忘懷。
應該說,咖喱牛肉湯還算不上是海上名點,但說起生煎饅頭、小籠包、排骨年糕和鍋貼這一類干點時,若沒有咖喱牛肉湯相佐,總覺得差了一口氣似的,不能算上最完美。就像是大餅油條而沒有豆腐漿,奶油蛋糕而沒有咖啡牛奶一樣,均屬于是“半拉子工程”。
那時候,吃咖喱牛肉湯可是個“高消費”,當時在我們孩童眼里,大概也不亞于今天在餐館里點一盅魚翅羹了。試想,那時早點能吃上生煎饅頭小籠包之類的,“檔次”就明顯要上一層。自然,咖喱牛肉湯也比豆腐漿要高檔許多倍了。記得當時一碗咖喱牛肉湯是一角五分,而大餅油條豆腐漿老三樣一套才一角錢,孰高孰低,從價格上也立馬可判了。所以說,我們那時的早點能吃上大餅油條就夠幸福的了,若是再能吃上生煎饅頭鍋貼之類的,那就是奢侈了,一般往往是家中來客人了,小孩也是跟著叨光;而又吃生煎饅頭或小籠包又佐以咖喱牛肉湯的美事,大概是想也不敢想的。至于朋友西坡兄說的常常見人“拿著鋼精鍋子買一大鍋子生煎拿回家吃”,想必那人若不是“發(fā)洋財”,至少也是補發(fā)工資了,否則一般不會這么“發(fā)狠心”。我倒是看到買早點時,有人用一根筷子串上兩三根油條或者用鋼精鍋和熱水瓶拷豆腐漿的,但這花費和生煎小籠比起來還是要差上一截。
咖喱牛肉湯在我童年的印象中是非常美味的,幾片牛肉,幾根香菜,還有“濃得化不開”的咖喱味,對孩提的我更是誘惑無窮。記得小學二年級的暑假,我和班上幾個同學一起參加游泳訓練班,門票由學校包場,每天游一場連續(xù)10天總共才三角錢。每天游完泳后,我最想吃的就是一碗咖喱牛肉湯了。當然不可能天天吃,只能省下零花錢,隔上四五天才能吃上一次。有一天同學與我打賭,因他們比我先學會游泳,故而譏笑我老在淺水池里浸泡,不敢到深水區(qū)域活動。并用“激將法”對我說:“如你敢在深水區(qū)的跳臺上往下跳一次,今天游完泳,咖喱牛肉湯我們請客!”
可能是這些同學低估了我的膽量,也忽略了咖喱牛肉湯對我的誘惑力。那天我自然是勇敢地縱身一躍,雖然喝了幾口水,但最后還是手忙腳亂地一陣猛劃,終于爬上了岸。事后幾個同學都啞口無言,誰也不肯兌諾。結(jié)果讓我咖喱牛肉湯沒喝著,卻白喝了幾口泳池水。
事后想想那幾口池水也沒白喝,因為就是那一次之后,我基本也就學會了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