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逛街,女友想吃鴨脖,男友拒買,“中午吃過肉絲面,下午就別再要鴨脖子?!迸岩宦窔饨Y(jié),終于小宇宙大爆發(fā):“老娘不跟你過了,吃個鴨脖子都嫌貴,鉆石珠寶房子車子我一樣都還沒要求呢!”男友也委屈:“微薄工資上要養(yǎng)父母,下要供房子,本就一點油水沒有,偏你還拿鴨脖子添堵,不過就不過,誰離不開誰!”通脹、主權(quán)債危機、國內(nèi)A股低迷,今年春夏以來的資本市場頻頻帶給我們蕭蕭秋風后的遍地落葉。老百姓驚呼“一張百元鈔一破開就不見蹤影了”,“一只西瓜的價錢只能買一斤豬肉”。 現(xiàn)實就是如此。通脹反應在餐飲業(yè)有一個衍生數(shù)據(jù)叫“菜單成本”,店家在這個時期要既保證質(zhì)量又收回成本地撐下去,只有咬緊牙關(guān)走改菜單的路。 現(xiàn)如今,食品價格普漲,店家一起改菜單,也就沒有了客人流失這一擔心,把這擔心交由全民承擔嘍!于是,我們坐定在明亮店堂,喝上茶、擦好熱毛巾,翻開那精美的菜單,發(fā)現(xiàn)特價菜怎么少了?原來68元的日料定食怎么飆升到98元了?甚至招牌菜端上來的分量也少了些許。 今年讓孩子們竊笑了不止一次的家庭聚會是在春節(jié)那會兒,負責點菜的某兄弟為了配好菜式,兼顧老少,兼顧節(jié)日氣氛,兼顧量入為出,足足花了一刻鐘,被一長輩嗔怪“儂算不好啦”。這些老吃客心頭的一本賬被重新洗牌,要點出像樣的一桌菜,原先的預算再也打不住了!試過這家到那家,都是如此,只見菜單上價格一欄貼了又貼。 再看今年中秋市場的月餅,品種不再花哨,價格卻依然高企,與去年相比漲了8%~10%。原先中秋送禮總歸是月餅唱主角,如今不同了,送禮是送份心意,講究個“美譽度”,什么東西稀奇又實惠送什么。于是,這兩年單位應酬的禮品單中,月餅已屈居配角,先是洋酒生果撐排場,今年是“蘋果”數(shù)碼打頭陣。浦東陸家嘴和淮海中路上的蘋果數(shù)碼旗艦店內(nèi),企業(yè)團購業(yè)務一直相當紅火,開設(shè)的培訓課堂隨到隨學。 常說夢想有多豐滿,現(xiàn)實就有多骨感。有的國家通縮還在持續(xù),而我們的通脹是否已是翹尾,這些大環(huán)境下的市場動蕩勢必會給人們的消費理念帶來新挑戰(zhàn)。通脹形式下,什么漲得快,什么貶得快,實際在人情往來中并沒那么要緊,因為不是什么都能用價錢來衡量的,尤其是人情。40年前人們結(jié)婚送禮可以是一對繡花枕頭,相信與如今送出的虎牌電飯鍋是一樣溫暖的,令人倍感溫馨的,只因人們的情感感知能力從來不會通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