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人大代表暗訪發(fā)現:有些超市過期食品隔天才銷毀;有些企業(yè)將過期或回收食品作為飼料出售,但缺乏對買方最終用途的跟蹤回訪等。還有爆料稱,有些商家將過期食品更改日期后繼續(xù)上架銷售,嚴重危害消費者健康。過期食品的處理,是當前食品安全鏈條上的一大薄弱環(huán)節(jié)。
【條款】《辦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食品生產經營者不得虛假標注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對回收食品進行登記。禁止使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用于生產各類食品,或者經過改換包裝等方式以其他形式進行銷售。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臨近保質期食品提示制度,將臨近保質期食品集中陳列出售,并向消費者作出醒目的提示。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采取染色、毀形等措施對過期食品予以銷毀,并記錄處置結果,記錄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解讀】上海市質監(jiān)局在加強對食品生產企業(yè)嚴格監(jiān)管基礎上,目前又形成了《關于進一步明確上海市食品生產許可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對食品回收管理制度作了進一步明確,如不得將回收的食品再作為原料生產食品。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做好銷毀記錄,內容包括銷毀的品種、批號和數量、銷毀的原因、銷毀的方式、執(zhí)行責任人等,銷毀過程應留有影像資料及銷毀記錄。
【現象】“地溝油”讓人們防不勝防,為了賺取更加多的利潤,一些不法商販在食品生產中添加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檢察人員在執(zhí)法檢查中還發(fā)現,部分生產企業(yè)將廢棄油脂重新加工,或將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回爐再造,給市民健康帶來很大危害。
【條款】《辦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禁止生產經營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的食品和下列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加工制作的;以有毒有害動植物為原料的;以廢棄食用油脂加工制作的;以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為原料的。
【解讀】從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角度出發(fā),在相關規(guī)定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基礎上,對本市以往食品安全監(jiān)管實踐中發(fā)現的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風險或者危害的食品,作了明文禁止,這也是地方立法的一大創(chuàng)設制度。同時,經過各監(jiān)管部門的廣泛調查研究,本市對餐廚廢棄油脂的比較完整的監(jiān)管方案及具體處理辦法已形成,目前正在征求市民的意見。
【現象】一些食品加工小作坊設備簡陋,生產環(huán)境差,沒有嚴格的制作流程,也沒有檢驗設備和人員,更沒有建立生產管理制度,小作坊經營者大多注重短期效益,惡意制假售假現象時有發(fā)生,危害消費者健康。
【條款】《辦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本市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加工的食品實行品種目錄管理;品種目錄由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編制,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批準后實施,并向社會公布。
《辦法》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還應當建立食品銷售記錄,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guī)格、數量、生產日期、購貨者名稱及聯(lián)系方式、銷售日期等內容,且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解讀】上海市質監(jiān)局已制訂《上海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準許生產證發(fā)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上海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首批食品品種目錄》(征求意見稿)。其中,首批允許的小作坊食品目錄肉制品為白切羊肉,豆制品為板塊豆腐。
【現象】散落街巷“打游擊”的食品攤販,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道難題。一方面,攤販聚集所帶來的嘈雜混亂、交通占道,令附近居民飽受困擾;另一方面,部分市民也確實有此需求,希望能吃到“物美價廉”的小吃。對攤販的治理是堵還是疏?
【條款】《辦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區(qū)、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方便群眾、合理布局的原則,確定相應的固定經營場所,并制定相關鼓勵措施,引導食品攤販進入集中交易市場、店鋪等固定場所經營。區(qū)、縣人民政府還可以根據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劃定臨時區(qū)域(點)和固定時段供食品攤販經營,并向社會公布。同時,劃定的臨時區(qū)域(點)和固定時段不得影響市容、交通、安全。
《辦法》還規(guī)定,攤位與開放式廁所、倒糞池、化糞池、污水池、垃圾場(站)等污染源直線距離在25米以上;禁止食品攤販在距離幼兒園、中小學校門口100米范圍內設攤經營等。
【解讀】食品攤販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在國家層面尚是立法空白,亟需規(guī)范。對食品攤販的監(jiān)管制度,也是本次立法的一個難點,立法者強調以人為本,廣征民意后,最終確立了疏堵結合的管理原則。
此外,上海將進一步規(guī)范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攤販的監(jiān)管,以及流動攤販相關信息登記工作和監(jiān)管。對攤販的“疏導”管理,工商、食藥監(jiān)等部門正在進一步完善具體監(jiān)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