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展20多年來,以其靈活、形式多樣的特點吸引了大批學習者,然而隨著這兩年普通高校進一步的擴招,自考生人數(shù)逐年銳減,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知識水平下降。同時現(xiàn)在社會對英語教育人才的需求也發(fā)生著變化,不少自考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經(jīng)常感嘆“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在這種新形勢下,本文以自考英語專業(yè)基礎主干課程綜合英語為視角,從學生的主體性角度出發(fā),探討提高自考英語教學質量的途徑和對策。
一、自考綜合英語教學現(xiàn)狀
自考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與普通高校教育有所不同。首先,自考學生層次較多,生源比較復雜,而且采取免試入學的形式,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其次,實行“寬進嚴出”的辦學方針,考試的應試特征表現(xiàn)得較為突出。自學考試全國統(tǒng)一命題,授課教師不參與命題,教考分離。這保證了自考畢業(yè)生的質量,但也造成了“畢業(yè)難”的瓶頸。殘酷的現(xiàn)實為自考的教學工作打上了深深的應試烙印,素質教育受到挑戰(zhàn)。
正因為此,一直以來自考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綜合英語的教學方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語法式、翻譯式教學,課堂氣氛往往沉悶,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課上仔細地聽著老師根據(jù)考試大綱講解重點,課后拼命把它們往腦袋里裝。而在自學課程設置中,綜合英語這門課的任務是傳授系統(tǒng)的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進入高年級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J.S.Bruner(1960)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并提出“學習是學生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隨著20世紀70年代第二語言習得(SLA)研究的開展及交際法逐步奠定其在英語中的地位,“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也得以發(fā)展并逐步推廣。英國教育學家科德(Corder,1982)提出外語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他主張外語教學“不能令學生去適應教師和教材,而應讓教師和教材去適應學生”。我國自建國始,由于受凱洛夫教育學的影響,教育界普遍存在著“重教輕學”的傾向。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正進行一場深刻的變革,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而作為高等教育的自考教育更應該朝這個方向轉變。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是在正確貫徹“教為主導和學為主體統(tǒng)一”原則的前提下,側重學生的“學”。古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正是這個教育變革的用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學會”轉變?yōu)椤皶W”,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而這一點對于自考生來說意義非常重大。自考,顧名思義,依靠自己學習來通過考試,因此自學能力直接關系學生自考的成敗。而傳統(tǒng)的自考教學模式顯然無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起點低的自考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下越加處于競爭劣勢,走入社會后將面臨淘汰的危險。無論從課時分配、學生的投入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來看,綜合英語課都是自考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如何在作為自考英語專業(yè)基石的綜合英語課堂中應用以學生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