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初中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建立數(shù)學模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其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一、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審、設、列、解、驗、答
?。ㄒ唬彛鹤x題。首先分析題目類型,找出題中的基本量(一般是三個)、基本公式和變化過程,分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關系,把不常見的題型轉化為常見題型來處理;然后根據(jù)題中給出的過程或狀態(tài)(一個或兩個)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一個或兩個)。
經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圖示法(線段型或框架型)或列表法。
(二)設:根據(jù)問題設出未知數(shù),注意把單位帶正確。通常有直接設法或間接設法,特殊的還可設輔助未知數(shù)。
?。ㄈ┝校簩⒌攘筷P系中的每一個量都用題目中的已知數(shù)和設出的未知數(shù)表示出來(列代數(shù)式),根據(jù)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注意方程兩邊數(shù)值單位相同,意義相同。
?。ㄋ模┙猓航夥匠蹋ń夥ㄒ蝾}而異)。間接設的問題及有多個未知數(shù)的問題不要有遺漏,緊扣題中所問的問題得出最終結果。
?。ㄎ澹灒簷z驗解方程的結果是否是方程的解;將解出的結果帶入題設的實際問題情境進行檢驗。
?。┐穑焊鶕?jù)題中所問寫出回答,要完整準確。
二、應用題的基本類型及應注意的知識點
?。ㄒ唬┬谐虇栴}:基本量和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時間(設甲速大于乙速)。
1.相遇問題:①同時不同地中的相等關系:甲所走路程+乙所走路程=甲乙之間的距離,甲行走的時間=乙行走的時間。②不同時不同地中的相等關系:甲所走路程+乙所走路程=甲乙之間的距離,甲行走的時間=乙行走的時間+乙先行走的時間。
2.追及問題:①同時不同地中的相等關系:甲所走路程=乙所走路程+甲乙之間的距離,甲行走的時間=乙行走的時間。②同地不同時中的相等關系:甲所走路程=乙所走路程,甲行走的時間=乙行走的時間-乙先行走的時間。
3.環(huán)形問題:①同向=追及,相等關系:甲所走路程=乙所走路程+1圈的路程。②異向=相遇,相等關系:甲所走路程+乙所走路程=1圈的路程。
4.航行問題:相等關系:順水航行速度=靜水中航行速度+水流速度,逆水航行速度=靜水中航行速度-水流速度。
?。ǘ┕ぷ髁繂栴}(工作量未知或不可求):基本量和基本公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相等關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量,甲的工作效率+乙的工作效率=甲乙合作的工作效率。
?。ㄈ┡浔葐栴}:相等關系:設每一份為x,則ax+bx+…=m。
?。ㄋ模┤芤簡栴}:基本公式:溶液=溶質+溶劑,溶液濃度=溶質/溶液
相等關系:甲溶液所含溶質+乙溶液所含溶質=甲乙混合溶液所含溶質,甲溶液重量+乙溶液重量=甲乙混合溶液重量。
?。ㄎ澹┰鲩L率問題:相等關系:a(1±x)2=m,a:基礎數(shù),x:增長率,n:時間,m:變化后量。
?。﹥π顔栴}:基本量和基本公式:本息和=本金+利息。
相等關系: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期數(shù)×(1-20%)。
(七)打折銷售問題:基本量和基本公式(相等關系):利潤=銷售價-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
?。ò耍┖筒畋斗謫栴}:相等關系:實際=原計劃-提前。
?。ㄗ髡邌挝?河南省焦作市溫縣溫泉鎮(zhèn)第二初中)